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三四毛钱一只无人买单 可降解塑料袋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2022-05-06 13:55: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五一”小长假,很多企业都在加班加点抢进度,争取把受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然而位于三环北路的徐州前之程生物塑料科技厂却是一片沉寂。“我们停产,一方面是因为原料暂时还进不来,另一方面是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可降解塑料袋不能积压,因为它存放不到一年就会自动降解。”企业负责人许开刚说,他的工厂今年2月开工,生产的5万只塑料袋大部分都赠送出去了,如今仅剩几千只。“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企业,都不愿花钱购买三四毛钱一只的可降解塑料袋。”

生产过程无污染、降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环保塑料袋,对于徐州“无废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让它进入寻常百姓家?

“可降解”能否终结“白色污染”?

今年53岁的许开刚,2006开始创业,曾经做过防水建材,后来又开了一家钢材公司,都做得风生水起。去年,他把钢材公司交给大学毕业的儿子经营。

“重任传给儿子之后,我就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许开刚开了十几年工厂,深知环保的重要性。这些年他眼看着徐州塌陷区整治了、污染企业关停了,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美好的环境令人欣慰。然而,唯一没有改观的就是“白色污染”。他决定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在他看来,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白色污染”的终极解法,就是要用可降解的塑料袋,替代无法降解的PE(聚乙烯材料)塑料袋。

经过考察,许开刚选择了一种可降解塑料颗粒作为原料。这种颗粒是PLA 和PBAT的混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其中PLA的主要成分为聚乳酸——用淀粉等可再生植物资源做成的化学合成物。

这些可降解颗粒,还需要加入添加剂才能使塑料袋定型。“填充剂可选用玉米淀粉和轻质碳酸钙。因为玉米淀粉产量少,有‘与民争食’之嫌,而且它的降解时间只有6个月,只能短期库存,所以我们选择了降解时间为10个月的轻质碳酸钙。”许开刚指着厂房内的两大袋像大米一样的白色颗粒说,这些原料经过热处理、加工、吹膜等工艺,就可以做成可降解的塑料袋。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没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可以说是零污染。

生产出的塑料袋上印着“生物降解包装袋”的字样,袋体呈乳白色,材质柔软。许开刚进一步解释,按照相关规定,降解率在90%以上的就可以称为“全降解”,他采购的原料是经过实验室检测的,可以达到“全降解”的标准,降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即使作为垃圾焚烧,也不会像PE塑料袋那样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不会对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徐州大型超市多年前就开始提供有偿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其实其中不少只能说是‘半降解’,至少含有30%的PE,但比起100%的PE塑料袋已经是一大进步。”

“无偿赠送”能否打开市场大门?

徐州每年使用多少只塑料袋?许开刚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市1000多万常住人口,若按每个家庭每天使用一只塑料袋来算,一年就是数亿只。

市场非常大,但要打开这个市场也绝非易事。“限塑令”“禁塑令”提了多年,可除了部分大型超市有偿提供可降解塑料袋之外,一直形同虚设,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无偿使用塑料袋。特别是在农贸市场,很多市民即使买了上百元的菜,也不愿花几毛钱买一只可降解塑料袋。

许开刚将产品面向徐州的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推广,遇到了重重阻力。大型连锁超市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都是由总部供货,而总部都不在徐州;小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商贩非常精明,三四毛钱一只的可降解塑料袋和1毛钱1只的PE塑料袋相比,他们还是愿意选择后者。

许开刚还联系朋友试图到学校推广,向学生赠送可降解塑料袋,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但得到的答复是“有给企业做宣传之嫌,不好操作”。

“目前为止我还没卖出去一只产品,4万多只可降解塑料袋无偿赠给企业和社区了。一只塑料袋的成本是三毛钱,只要有2分钱的利润我就能卖。赚钱是次要的,主要就想为徐州的环保做点事,但没想到难度这么大。”许开刚说,他知道改变人们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后果,给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如果能够拿出推广垃圾分类那样的力度,相信可降解塑料袋很快就能被市场接受。”

综合发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正因为痛心于“白色污染”的加剧,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贾广惠早在2009就组织学生成立了新世纪限塑同盟环保社团。十多年来,贾广惠发动了学校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自觉限塑,但对于在社会上呼吁限塑的成效,贾老师觉得微乎其乎:不仅农贸市场和小商超在滥用塑料袋,就连医院、药店也未加以控制。

“难降解塑料的堆积,不仅严重影响了环境美观,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每年因误食塑料袋或塑料瓶而死于非命的动物数不胜数。”贾广惠说,多年来一直免费使用的PE塑料袋,实际上是把消费者“惯坏了”。要让可降解塑料袋真正实现环保价值,还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配合。

在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绿色发展系统建模与管理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飞宇看来,可降解塑料袋之所以推广难,一是因为其价格仍然偏高,二是因为部分可降解塑料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降解,“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充电桩不普及它就不好卖。打通最后‘一公里’很有必要。”

“其实所有的塑料袋都是可以降解的,只是时间有所差别。长的可能要上百年,短的只要一年半载。”陈飞宇说,各种可降解塑料袋所需要的降解条件不一样,有的是生物降解,有的是光照降解,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为可降解塑料袋的产量太少,加上市民目前的环保意识还没那么强烈,这方面的钱能省则省,只要有免费的,就不会选择有偿的。”

陈飞宇建议,推广可降解塑料袋需要综合发力。企业应该不断实现产品迭代,降低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提升老百姓的支付意愿;政府也应该进一步完善技术,为可降解塑料袋配备相适应的降解环境和条件,加大力度促进限塑令、禁塑令的实施,让公众认识到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是对子孙有利的事情,逐步培养环境责任意识。

记者 吴云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