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3日徐州讯 这是一对母女的故事,妈妈是奋战抗疫一线的社区带头人,女儿是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疫情防控工作紧张而繁忙,母女俩用责任与大爱,书写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4月1日凌晨4时,刘云带着女儿朱晓婷在办公室里休息了三四个小时,就开始准备第四轮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朱晓婷(右)在煤机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
刘云是徐州市鼓楼区煤机社区党委书记,女儿朱晓婷是江苏建筑学院的大三学生。3月28日下午,刘云还没下班就接到了全民核酸检测采样的任务。晚上9点多,看着采样点前长长的队伍,她打电话告诉女儿自己要加夜班,不回家了,叮嘱她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准备4月份的专转本考试。
当天夜里,朱晓婷在居住的小区里做核酸,一直排队到凌晨两点。想到妈妈要在岗位上坚守一夜,她心疼地打去电话:“妈妈,我能为你做什么?”但她们家住在三环南路,晓婷无法赶到12公里外位于下淀路的煤机社区。
刘云(穿红马甲者)在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
3月29日下午,听妈妈说又要连夜加班、开会、送隔离人员,朱晓婷在家坐不住了,她立即收拾好换洗衣服,带上充电器,4点多赶到了煤机社区。不满21岁的她以前经常到妈妈工作的社区帮忙,实习期间也是在社区度过的。
“女儿来了以后一直帮我接电话、统计资料。当天晚上我去办事处开会,女儿就在办公室值班。”刘云说,她开完会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报表,然后又送6名次密接人员去隔离。其中一名次密接者称家中有刚做完手术的老人要照顾,她又费了一番口舌,让其联系辖区内的一个亲戚前来帮忙,这才做通思想工作。母女俩一直忙到次日凌晨1点多才睡。此时,刘云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了。
3月30日清晨6点,第二轮核酸检测采样开始了。按照上级要求,煤机社区临时增加一个“黄码”人员采样点,需要安排两名志愿者帮忙录入信息。
刘云毫不犹豫地将女儿安排到了点位上。朱晓婷非常理解妈妈的决定,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她穿上薄薄的蓝色隔离衣,戴上N95口罩和塑料面罩,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社区里很多人认识朱晓婷,佩服母女俩的同时又非常心疼孩子,嗔怪地对刘云说:“你是后妈嘛?心真狠!”刘云说:“我们这里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是年轻人,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我的女儿就得冲在前面,让她去吧!”
这一天,母女俩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刘云的手机响个不停,直到凌晨都在安排、处理工作。
3月31日凌晨2点多,刘云接到了办事处电话,立即集合开会。刘云马上喊醒女儿,两人骑着电动车赶往办事处。长街无人,春寒料峭,平时近半个小时的车程,她们仅用10多分钟就到达了。开完会没顾得上休息,母女俩领了物资又回到社区准备新一轮的核酸检测。
“我们要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没及时检测的居民,我们一户户上楼敲门;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检测服务。”刘云说,她和女儿又带了一大包衣服,准备住在社区打“持久战”。(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