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英
开春后,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原本是件美事,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随之“复苏”的还有过敏性疾病———对于部分过敏体质人群来说,最近过得颇不平静,长疹子、流鼻涕、止不住地咳喘,成了他们的烦心事。
过敏性疾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记者采访了解到,因为春季紫外线增强,空气中飘浮的花粉、尘螨较多,导致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高发。最近这段时间,在我市各大医院的皮肤科、耳鼻喉科以及呼吸科,前来就诊的过敏患者人数明显增长。
春季紫外线增强
小心皮肤莫名长红疹
近日,医院皮肤科门诊因皮肤过敏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记者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专家门诊,碰到了50多岁的谢女士(化名),她说自己是来看面部红疹的。
谢女士自述,上周她和朋友外出郊游回来后,颈部和面部就出现大片红疹,就连手背也未能幸免。之后,她服用过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也涂抹了一些外用药,但症状始终不见消退。
“您看,这已经第五天了,过敏症状不光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谢女士说。
徐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晶冰为其检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患者只有暴露部位出现红疹,被衣物和口罩遮挡的位置则没有。
李晶冰初步判断,谢女士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过敏,于是询问她最近是否在服用药物。谢女士表示,除降压药之外,并没有服用其他药物,而且降压药已经服用很长一段时间了,过去一直都没有问题,她认为自己长红疹应该与服用降压药无关。
不过为了能尽快解决皮肤过敏问题,谢女士还是回家拿来了降压药。很快,李晶冰发现这款降压药中含有一种特殊成分,若被患者服用后,再照射紫外线的话,皮肤就会产生光敏反应,出现皮疹或者荨麻疹。
“这个药我已经吃了很长时间了,为什么之前没有出现反应?”谢女士很是不解。
李晶冰解释,可能因为之前是冬季,紫外线比较弱,而且个人防护做得比较好。而进入春天后,紫外线逐渐增强,夏季更强,防护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这种光敏反应。她指出,想要改善这种过敏症状,谢女士必须要更换成不含此类光敏成分的降压药。
说起来,一进入春季,过敏性皮肤病就相对高发,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李晶冰介绍,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引起过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季节变化,进入春夏,紫外线增强,皮肤的表皮细胞更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等。第二点是饮食的变化,春天的时候,大家喜欢食用一些新鲜时蔬、野菜,这类东西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第三是环境引起的,比如尘螨、花粉,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这几天紫外线过敏的开始增多,按照往年的规律,再过一阵,人们开始吃野菜的时候,食物过敏的情况会相应增加,希望大家能提前防范。”李晶冰强调,预防过敏的有效途径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少去花草繁茂的地方、减少太阳照射、做好防晒、少吃光敏性食物等。
专家称,出现过敏症状后,如果症状较轻,医生会推荐口服抗过敏药或外用药膏,治疗一段时间症状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较重,医生则会建议患者做过敏原检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治疗。
喷嚏不停“感冒”老不好
警惕是过敏性鼻炎
最近,不少人因为过敏性鼻炎而排队就诊,有的鼻塞、呼吸不畅通,有的流清水样鼻涕、连续打喷嚏,还有的不仅鼻子不适,且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
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一名7岁患儿引起了记者注意。家长告诉医生,孩子最近频繁用手掌向上揉鼻子,有时候都把鼻子揉出血来。她制止了好多次,让孩子别揉了,但孩子根本不听,还总是揉。她以为孩子有多动症,带着他去儿科检查,儿科医生看了孩子的情况后,建议他们到耳鼻喉科就诊。
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芳芳为患儿检查后,认为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因为过敏反应导致孩子鼻子很痒,所以他才会止不住地用手去揉。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患者接触致敏原后、导致炎性介质释放,有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一种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病以鼻痒、阵发性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有的患者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部分患儿可有 “变应性敬礼”动作,即为减轻鼻痒或改善鼻腔通气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
刘芳芳指出,轻度、间歇性的过敏性鼻炎与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比较难区分,所以,有的人会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是“感冒”。事实上,从前期症状上看,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者区别很多。一般感冒一周左右就能痊愈,如果一周后仍然有大量鼻涕,觉得鼻子痒、很难受,就有可能是患了过敏性鼻炎,最好到医院检查。特别是一些常年性的过敏性鼻炎,经常反复发作,通常不伴有发烧、咽喉痛等其他症状。
另外,对于过敏性鼻炎,目前尚没有能够根治该病的特效药,专家主张从四个方面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一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二是脱敏治疗,三是药物治疗,四是增强体质。专家提醒,过敏性鼻炎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儿童期的过敏性鼻炎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很可能会发展成为过敏性哮喘。
出现咳嗽、胸闷勿小视
过敏性哮喘要提防
说到过敏性疾病,不得不提到过敏性哮喘。这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时患者会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憋气,如果不及时脱离致敏环境、接受治疗,会引发患者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甚至导致死亡。
王女士(化名)是一名过敏性哮喘患者,因为服药较为规律,最近几年哮喘没有发作过。然而前两天,她跟朋友外出赏花时,突然感到了胸闷、气喘,她当即就意识到自己是哮喘发作了。多亏同行的朋友随身携带了治疗哮喘的药物,王女士服药后立即赶到医院,这才避免了一场意外。
68岁的张大爷(化名)也是在外出赏花后,出现咳嗽、憋喘等不适的。据了解,张大爷跟几个摄影发烧友拍摄了一整天,整个人都好好的,但等到回到家后,他的咳嗽、憋喘症状越来越厉害,甚至让他无法正常呼吸。家人将其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张大爷才算转危为安。
同样是对花粉过敏,为什么有的人很快就发作,有的人过了几个小时才发作?
徐矿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赵杰解释说,过敏性哮喘有两种:一种是速发性,接触过敏原之后可在数分钟之内发病;另外一种是迟发性哮喘,接触过敏原后几个小时后才发作。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症状不典型的哮喘,比如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是只咳不喘,久咳不愈,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服用止咳药和抗生素均没有效果。另一种是胸闷性哮喘,特点是不咳不喘,胸闷是唯一症状,且反复发作,夜间好发。
赵杰提醒,想要预防过敏性哮喘,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自己是哪种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真菌、狗毛、皮屑等;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有:鱼虾、花生、坚果、牛奶、鸡蛋、豆浆、水果等。还有一些香水、香烟、药物、油烟等引起的过敏。
“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出郊游最好戴上帽子和口罩,做好防护;平时适量运动,注意营养,增强体质。一旦出现过敏性哮喘,应立即脱离致敏环境,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和针对过敏物质的免疫治疗。”赵杰指出,过敏性哮喘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建议患者随身携带治疗哮喘的药物,如舒利迭、信必可等这类局部激素药物。她还提醒说,小剂量长期用药会比较安全,在发作症状出现前喷药比发作后再用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