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徐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上涨1.1%,较2020年回落1.7个百分点。平均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从省内13城市涨幅排位来看,涨幅处于全省末位,呈现低位平稳运行态势。
保供稳价措施落地见效
食品烟酒价格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副队长刘振坤表示,2021年,得益于徐州压紧压实“菜篮子”责任制,切实保障猪肉等农产品有效供给,保供稳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基本平衡。猪肉价格回归合理,粮食价格总体平稳,鲜菜价格、淡水鱼冲高回落……全年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2%,涨幅较上年同期(11.3%)回落7.8个百分点。
2021年,徐州猪肉价格下降26.9%,凭“一己之力”拉动CPI下降约0.54个百分点,是拉动CPI下行的主要因素。2021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跌”声一片,主要原因是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养殖户抛售变现心理凸显、猪肉市场有效供给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从10月份以后随着冬季消费旺季来临,人们开始灌香肠腌腊肉,猪肉价格降幅缩小,价格逐渐回归合理。在猪肉价格下滑的带动下,其他畜肉及副产品价格下降15.2%,禽肉类价格下降5.0%。
2021年,大豆市场供应偏紧,豆类价格在2020年上涨10.6%的基础上继续上涨10.2%。据分析,这主要是受主产国天气干旱、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受原料成本上升影响,食用油价格上涨5.3%,较上年同期扩大3.1个百分点。总体来说,去年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小幅上涨1.1%,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2021年,徐州鲜菜价格上涨4.2%,涨幅较上年回落9.8个百分点。年初受部分地区遭遇恶劣天气和春节错月影响,鲜菜价格明显上涨,环比上涨20.4%;2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蔬菜生长周期缩短,鲜菜价格环比“五连降”,各月环比分别下降3.4%、13.1%、10.5%、5.6%、0.4%;7-10月份受梅雨期持续阴雨天气、疫情以及节日需求的影响,部分鲜菜品种减产减收,鲜菜价格出现上涨;11月份以后鲜菜价格回落,环比分别下降0.8%、6.4%。
2021年,徐州水产品价格上涨11.8%,拉动CPI上涨0.27个百分点。其中长期蛰伏的淡水鱼价格“一飞冲天”,上涨22.5%。个中缘由除前期行情低迷、洪涝寒潮等极端天气因素外,与养殖成本上升,长江流域禁捕、鱼类供给下降等也密切相关,导致淡水鱼价格居高不下。
消费回暖叠加政策性调价因素
服务价格小幅上涨
受益于省内和国内疫情防控的良好态势,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开始回暖,带动服务价格小幅回升。2021年全年徐州服务价格由上半年下降0.2%转上涨0.4%,涨幅较1-9月份提升0.3个百分点。
文化娱乐价格逐步回暖。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疫苗接种积极推进,叠加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因素,2021年旅游消费热度明显回升,飞机票、旅游价格分别上涨9.9%、2.8%。
消费市场的回暖,推动了居民服务领域价格温和上涨。据介绍,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居民对家庭服务等需求回暖,叠加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2021年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家庭维修服务、美容、美发、洗浴、养老服务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传导消费终端效应显现
2021年全年,徐州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对CPI贡献率超五成。据分析,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徐州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5月份开始五连涨,同比从3月份开始由跌转涨,结束了此前连续10个月的下跌。到9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3%,创下2019年以来的单月涨幅新高。
“在消费需求还未恢复到常态的背景下,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更多体现了上游成本上涨的影响,显示了PPI对CPI存在一定的传导效应。” 刘振坤表示,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10月份后工业品价格涨幅收窄,12月份由涨转跌,环比下降0.5%。
◎徐报融媒记者 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