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1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李维维 徐丹 窦玉佩)近日,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荒里村10岁男孩东东(化名)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重新粉刷后焕然一新的房间温暖舒适、干净整洁,令人耳目一新。在这个严冬里屋顶不再漏雨,细心的施工队伍还为裸露的楼梯增设了护栏,东东奶奶一边劝着施工同志喝茶,一边偷偷抹眼泪,又是心酸又是满满的感激。
今年10岁的东东,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之后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家里开支一直靠着政府救济,虽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10岁了还和奶奶挤在一个房间,墙上满是漏水的斑驳,整个房间潮湿阴暗,拥有一个“小天地”成为东东新年最大的愿望。
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潘安湖辖区内建筑企业,在“结亲”资源库里看到了东东的生活困境后,主动上门“结亲”,用自己的施工队不仅为东东改造了住房,还单独为东东开辟了一个小房间,圆了东东的“新年愿望”。
为深入贯彻落实贾汪区委“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计划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的具体部署,持续做好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2021年9月,贾汪区潘安湖街道按下了“民企结亲困境儿童”行动键。
“一童一策”,提升关爱精准度
潘安湖街道秉着就近原则、分类助困、长期助困原则,辖区42名困境儿童由25个企业结亲服务,分别制定“一童一策”,真正让企业力量帮助到困境儿童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原则上首先由各村(社区)属地内的企业进行本村困境儿童结亲帮扶,既有利于企业上门联系、关爱,也有利于村(社区)和企业交流、反馈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职能进行功能性帮扶,“结亲”企业不仅对结亲困境儿童的硬件提供帮助,更注重的是儿童精神及心理帮助,定期陪困境儿童聊天、询问生活学习情况,真正发挥企业有时间、有精力、有义务的社会责任。
徐州市三和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杰承诺为所帮扶的困境儿童缴纳大学学费及生活费,并为其家人提供就业岗位;徐州市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困境儿童送来了崭新的轮椅;徐州市恒盛智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困境儿童送来了过冬的棉衣棉被……结亲企业持续上门“走亲戚”,为孩子们满足新年小心愿。
“企业结亲资源库”,健全关爱覆盖面
潘安湖街道深入践行统战“四位一体”机制,街道级通过面对面走访,审核村级上报困境儿童信息,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库”和“企业结亲资源库”,做好困境儿童和民企的匹配工作。制定常态化反馈机制,确保困境儿童和民企的密切联系,在动员企业结亲帮扶的基础上,统筹各方资源,整合教育、民政、妇联、卫生等部门职能,积极探索多层次关爱平台。
各村(社区)做好困境儿童全面排查、定期上报机制,保证不落一户,全覆盖结亲帮扶。民企层面,对入驻潘安湖街道有爱心的企业均审核纳入“企业结亲资源库”,对企业能提供的资金、物资、资源、人员等各类帮扶措施精准记录在册,为困境儿童分类帮扶提供精准保障。2021年12月4日,潘安湖大党工委书记鹿存益、贾汪区民宗局副局长周海燕、驻村班子成员、各村书记、企业负责人等为辖区困境儿童送去了牛奶、八宝粥、食用油等物资,现场询问需求,商定精准帮扶举措,真正为结亲户提供物质帮助、精神帮助、长期帮扶。
“十必联”走访联系,完善关爱常态长效
1月7日,潘安湖街道举行“十必联”志愿服务“走千家入万户暖新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为“两在两同”民企结亲困境儿童成长行动又增添了一份力量。
潘安湖街道优化“十必联”志愿者385名,通过逐一对6000余户群众走访、摸底,共排查出“老、小、残、特”等特殊群体500余户,为下一步精准实施志愿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针对困境儿童,“十必联”志愿者坚持每月上门联系,做好结亲企业和困境儿童家庭之间的“桥梁”工作,为维持“民企结亲困境儿童”关爱常态长效机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1月15日,潘安湖街道启动“冬日暖阳温暖童心”——关爱困境儿童在行动活动,潘安湖大党工委书记鹿存益、街道党工委书记吕磊、街道主任张颂率先垂范,带领驻村班子成员、村书记、企业负责人到辖区困境儿童家中逐一走访,送去御寒棉衣、棉被、牛奶、书包、书籍等慰问“礼包”,满足孩子一个新年愿望,让孩子们身暖、心更暖。
日前,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了东东奶奶送来的锦旗,三和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杰被评选为“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代表,这些企业的关爱行动逐渐被人熟知,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困境儿童成长贡献力量,为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蓄能,“民企结亲困境”儿童行动温暖了整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