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徐州市各地以创新实施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为主抓手,建立市县镇三级共建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现场督查督办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2021年徐州全市“三乡工程”项目吸引了200亿元工商资本落地农村,推动5000名人才下乡,引导2900名能人返乡创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超过1万人,带动十万多人就业,聚力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一根牛蒡
变身“三产深度融合”
近期,徐州本土影视导演李明晨拍摄的20集网络影视剧《牛蒡之乡》首播,不仅让徐州丰县牛蒡品牌更加闪亮,也让徐州市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远播四方。
“近年来,徐州丰县实施‘三乡工程’项目,范楼镇初步建成牛蒡产业园,建设市农业高新区园区,为‘三乡工程’预留投资专区。”范楼镇相关负责人徐永海介绍,去年徐州丰县深入推进“三乡工程”,镇上规划建设了“三乡工程”创新创业园区,把特色产业潜力挖掘出来、优势产业培植起来,按下了乡村振兴的“快进键”。
范楼镇“三乡工程”创新创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10000亩,其中种植示范区6500亩。目前,已开工建设350余亩,以牛蒡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冷链物流为主导产业。一期建设9栋标准厂房,二期建设二层式标准厂房8栋,约14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牛蒡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
江苏味小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调味品项目、倪锦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烘焙项目等十余家以牛蒡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相继开工投产,总投资近15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就业800余人。
为深入延长、壮大产业链,徐州丰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设立20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牛蒡,推行牛蒡净收益“5000元/亩+保险”,兜住群众种植底线。
为强化人才招引服务,该园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奖补激励政策,提高园区引才聚才能力,提升入驻企业的人才层次和科技研发水平。园区引进博士、硕士和海外人才等,为打造智慧园区提供科技支撑。
在创新创业园的辐射带动下,范楼镇在外能人纷纷返乡创业置业,先后投资建设了长顺路农贸市场、万和家园、新街口城市综合体等多项惠民项目,吸引兴乡资本5亿余元。
小小面塑
捏出农户“新天地”
徐州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是新型农村社区。这里虽没有像丰县齐阁村那样的牛蒡产业支撑,但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众多农户在居住区顺利创业、就业,实现了安居乐业。
“面塑作品不仅需要技法纯熟,对手艺人的细心程度也要求极高,需要长时间地坚持和日复一日勤加练习。”12月25日上午,在姚集镇陈井村“三乡工程”创业街区陈井面塑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刘振苏正在教授村民潘修华面塑制作技艺。
和潘修华一样,在工作室制作面塑作品的有20余位陈井村村民,每人每月工资在2600元至3000元。
刘振苏说,去年他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到陈井村,在陈井村开设的面塑工作室内,村民不仅能学到传统手艺,而且能拿到报酬。技术熟练的村民一天能制作近20个面塑玩具,能挣一百多元。现在“三乡工程”创业街区建成运营,大大提升了他的创业规模。目前,在刘振苏的带动下,陈井村有150余人从事面塑制作。
陈井面塑工作室只是姚集镇陈井村“三乡工程”创业街区一个项目。
该创业街区项目负责人高书介绍,去年姚集镇结合陈井村“农旅、商旅、文旅”融合发展目标,在陈井商业街率先布局建设村级商业综合体,打造“三乡工程”创业街区。
2021年5月10日,徐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姚集镇政府签订“三乡工程”挂钩共建协议书,标志着双方挂钩共建合作迈出关键的一步。
该创业街区位于陈井村的中南部,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按照“食—住—游—购—娱”五大功能板块划分,共落地水上乐园接待中心、陈井面塑馆、古黄河渔行、奇石坊、丰姚农业、陈井老酒坊、黄河印象饭店、小旺优选超市等“三乡工程示范项目”。
据统计,去年以来,陈井村“三乡工程”创业街区共吸纳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近600万元,招引人才下乡5名,能人返乡6名。带动3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左右,促进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政策引导
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来,徐州市实施‘三乡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吸引8200余名人才下乡、8390余名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超19万人。2021年则是全市‘三乡工程’全面深化提升之年。”徐州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焦思权介绍。
徐州全市设立2.1亿元的“三乡工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激励、项目奖补等。积极探索创新抵押融资模式,组织开展银企专项对接,累计发放“三乡工程助力贷”3.7亿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入市在江苏省率先突破,累计挂牌入市33宗、2232亩,成交额超4.3亿元。去年以来,累计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3110亩。
“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全市‘三乡工程’实现拓面提质。”焦思权介绍,2021年以来,各地“三乡工程”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除范楼镇、姚集镇陈井村“三乡工程”创业街区外,还涌现了铜山区棠张镇、新沂市高流镇“三乡工程”创新创业园等一批市级“三乡工程”重点镇、三乡工程“十佳创业园区”。
徐报融媒记者蔡思祥 刘作霖 樊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