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热热闹闹的虎年又要到了,很多与虎相关的元素都火了起来。你知道徐州有哪些关于虎的地名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徐州至少有5座虎山、5个与老虎有关的村名,另外还有老虎井、狼虎洞。很多地名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
虎山的传说有史可考
“徐州的虎山至少有5座,还有几座改名了。”徐州方志学者于克南聊起虎山滔滔不绝,铜山新区有一座,位于大学路西侧;铜山区汉王镇有两座,一座位于虎腰村,一座位于南望村;铜山区柳泉镇一座,位于镇西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位于大庙村南侧;鼓楼区一座,沙虎山,位于九里山北。
于克南考察最为详细的,是位于虎山腰村的虎山。明朝时期,此山因位于丁塘湖和姬村湖之间,被称为湖山,清代因其形似卧虎,改称为虎山。到了清中期,虎山被一分为二,曰虎山腰、赵山头。
虎山腰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鱼米之乡。清代著名治水官员黎世序因在此处建“重门擎托”的虎山腰滚水坝而得到嘉庆皇帝嘉奖。据清史稿记载,黎世序在给嘉庆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虎山腰,两山夹峙,中有口门,宽二十余丈,其下山根相连,以作减水坝可期稳妥……”
虎山腰滚水坝,是一个在徐州城上游提前排泄黄河洪水、保护徐州城池的水利工程。200多年之后,于克南发现这个水利工程仍然安在。
“用山来做闸坝,自然是稳稳妥妥的,不会像土坝一样会被滔滔的黄河水冲垮。又因为它是第二道滚水坝(第一道是黄河边的十八里屯滚水坝),所以称它是‘重门擎托’,重门是第二道门,擎托是支撑的意识。”于克南解释说。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然村东北也有一座虎山,附近还有马山、马鞍山,留下了一段 “虎逐马弃鞍”的传说:
安然村有个接生婆外出接生,赶夜路回家时遇到了一只老虎,但老虎没有吃她,而是咬着她的衣角来到一块大石头后面,那里有只母虎奄奄一息,一个夹子深深地卡在虎腿之中,吓得浑身瘫软的婆婆定了定神,费劲力气终于掰开了夹子。公虎为表感激将她送回家中。
从那以后,婆婆家门口经常有老虎送来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婆婆知道老虎肯定拦路抢劫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于是去求观音菩萨。后来老虎再次偷袭商人时,被菩萨定住了,丢掉马鞍逃窜的白马也被定住,它们化成了虎山、马山和马鞍山。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清同治《徐州府志·山川考》有所记载:“虎山,山西长岭与马鞍山接,俗谓虎逐马弃鞍……”
九里山北的沙虎山公园,虽然未发现历史典故,但经过三期生态修复,已建成一座花红柳绿的山体运动休闲公园。
虎村的故事代代相传
提到与虎有关的村名,徐州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汉王镇虎腰村。明清时期民居、300多年的老槐树、60年的老井,给这个村落增添了些许韵味。村里还建了一座村史馆,留住历史和乡愁。
于克南走访虎腰村时,一位村民提供一张1951年的老地契,上面写的“徐州市”“虎山腰街(村)”的字样,证明虎腰村的原名是虎山腰村。如今的虎腰村,山清水秀,桃花遍野。
记者查询得知,沛县魏庙镇有个斗虎店村,丰县有虎王集村,经开区、贾汪各有一个虎山村。关于这些村名,民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传说。
关于斗虎店的由来,传说明朝末年,从山西迁来一户开店的,喂养了一匹马,身高体壮。一天在店外吃草时,忽然一只老虎跑来,于是马与虎就相斗起来,连斗三日不分胜负。店主人看到马的鬃毛太长,怕相斗时影响马的视线,便将鬃毛剪去。但不知其是龙,剪掉鬃毛就是剪去了龙须,因而使马挫了锐气,最后被虎咬伤而死。这个村庄就叫起了斗虎店。
关于虎王集村,传说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决口泛滥,丰县知县李崇信带领众人迁移到华山之阳。黄河水退后,外逃百姓纷纷回家。当时村庄人口稀少,杂草齐腰。夜晚时常有野兽出来觅食。大王集村一连三个晚上被老虎吃掉三人,人心惶惶。李知县得知后,立即带领三十名捕快将老虎当场射死,从此,大王集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为纪念李知县为民除害,人们将村名改为虎王集,一直沿习至今。
“从地名上看,徐州人对龙、凤、虎情有独钟。”于克南说,铜山区柳泉镇象山上有一处网红打卡地“狼虎洞”。在地图和史料上都被称为“狼窝洞”,但老百姓一直称它为“狼虎洞”。
2010年中山南路与王陵路交叉口的绿地施工时,挖出了一口古井,经过修葺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称,这口井名叫“老虎井”,传说曾经有一只老虎落入井中。上世纪60年代初这口井还在使用。
为什么徐州有这么多与虎有关的地名呢?李世明认为,一方面因为有的山、石形状类似老虎;另一方面,虎是人们崇拜、敬畏的动物之一,以虎命名,是祈求在虎神的保佑下驱邪保平安。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