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问题也随之而来。记者注意到,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流行水平地区中,江苏省赫然在列。那么在徐州青少年体质现状如何?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培养健康体态方面,医生、家长和学校又有哪些妙招与建议?日前,徐报融媒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见习记者 苗蓁 王慧
调查
学生:普遍“长高了”
“小胖墩”也在增多
“元旦假期遇到了之前教过的几个学生,发现孩子都快不认识了,个头儿蹿了一大截。”市区一所小学的孙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不仅个子长得快,体重也在噌噌长。“我们班里43个孩子,在前段时间的体质检测中,有十几个孩子的体重都是超重。”
据了解,孩子身高“加速”,一方面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另外,近几年不断宣传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尤其学校开始加大对体育锻炼的课时投入,也让学生长高的“速度”明显加快。
在纵向生长的同时,近几年校园的小胖子也增加了不少。市区一所小学的张老师说,她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来,“班里小胖墩越来越多”,成为她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除了与现在的生活质量有关,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与父母相比,在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方面相对差点。而且随着体型越来越胖,学生反而越来越不愿意运动,宁愿安静地坐着玩游戏,“有些孩子跑步都不会了,跑起来自己的左脚都会绊到自己的右脚。”
对此,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从整体上看,自疫情发生以来,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所减少,尤其是800米、1000米等耐力项目参与锻炼不够,除15岁外其他各个年龄段男生的肥胖率均高于女生。
学校:全面“减负”
培养健康体魄
数据一路走高,屡见不鲜的“小胖墩”现象该如何破局?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提出,要保证学生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调查中记者发现,徐州市各幼儿园、中小学针对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化、多元化加强,不断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在鼓楼生态园小学,学校将膳食营养和身体健康等知识融入常规教育,让学生了解肥胖的危害和防治超重的方法。通过体育课、课间操、阳光体育活动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缺乏运动、高热饮食等。防治儿童肥胖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副校长刘东表示,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积极开展民俗体育、舞蹈、篮球、足球、冬季三项等活动。“希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能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增强身体素质,防治超重。”
振兴路小学狠抓早操25分钟质量,练习校手球特色操,同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做到密度大、强度适中。“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有35分钟TABATA体育特色课程。5分钟准备活动,15分钟身体素质练习,15分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分类项目,包括跳绳、踢毽子、跑步、球类、游戏、各班特色班操等。”振兴路小学德育处主任蒋佩秀说,针对班级中的超重同学,则采取降低训练强度、激发兴趣,以帮带活动为主的方式。“班操由班主任设计,利用大课间带领学生练习。节奏欢快、充满活力,切实做到了班班有特色,人人学做操。”同时,学校星美课程的体美课程中还涉及武术、射箭、手球、田径、篮球、足球、体适能等多种项目,切实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声音
医生:男性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女性儿童
儿童肥胖危害有多大?如何更好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徐州市中医院肥胖专病组组长、副主任中医师孙平。据孙医生介绍,近年来,到内分泌科就诊的青少年人数逐年增多,大多是由于孩子过度肥胖引起家长们的担忧。根据统计,男性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女性儿童,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农村儿童。
孙平指出,青少年肥胖是由于身体内脂肪过多,聚积造成体重超标准的现象,一般体重超标10%为超重,超标20%为轻度肥胖,超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则为重度肥胖。她认为,遗传因素是肥胖发生的内在基础,而环境的变化、行为、生活方式、食物供应以及身体活动的改变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
“随着交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乘车上下学的现状越来越普遍,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课业负担过重得不到及时的运动。”孙平表示,饮食行为的改变也是导致肥胖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如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不吃早餐、经常在外就餐、食用高热量食品、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等,都会导致膳食脂肪含量高,从而直接导致体重超标。”
措施
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调整为重中之重
过度肥胖会有哪些危害,这成了家长们心中共同的疑虑。孙平表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的日益增多导致了多种慢性病低龄化。“超重肥胖已成为儿童时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儿童罹患腹型肥胖、糖耐量受损和高血压等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儿童肥胖还会给骨骼肌肉系统带来过度压力,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的损伤。一些儿童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少等。”
青少年肥胖的预防与控制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合作,营造一个利于肥胖防治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儿童肥胖的政策目标应该是改善环境,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家庭要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提供健康食品,追求健康生活,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调整为重中之重。同时可以配合中药内服,比如选择药食同源的药物,以健脾化湿、行气和胃等;同时可以采用艾灸、针刺等中医外治法,促进脾胃运化、肠道蠕动,改善脂肪代谢。”孙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