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徐州云龙万达附近的王女士致电“急难愁盼 晨报帮办”热线68886888表示,爱看书的她在市区几家图书馆均办理了借阅证,周末的时候她常去图书馆读书。近期,她看到云龙区图书馆发出一则失物认领通知,发现有好多“马大哈”在带走知识的同时,忘了带走自己随身物品。“读者在图书馆遗失了物品如果不及时认领的话,不知道会被如何处理?”王女士希望“马大哈”看到报道后能回图书馆找找,尽快领回自己的失物。记者近日为此还走访了徐州市区几家图书馆,为大家盘点一下关于图书馆遗失物品的那些事儿。
图书馆遗失物品五花八门
在云龙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记者发现了王女士提到的这则《失物招领》通知。在通知里,工作人员将读者遗失物品整齐摆放、详细归类后,分为水杯、雨伞、书包及衣帽、学习资料4大类。
“读者在我们图书馆遗失的物品种类多样,不过最多的还是水杯和雨伞,仅水杯就有七八十个。”云龙区图书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之前有读者遗忘过电脑之类比较贵重的物品,我们会第一时间帮读者保管好。不过对于这种贵重物品,读者一般会在短时间内发现,通常没多久就可以在馆内找回。”
与云龙区图书馆的读者有所不同,鼓楼区图书馆的读者除了遗失水杯和雨伞外,身份证也是大家经常遗失的物品。
“在服务台、读者区会经常发现遗忘的身份证。估计一部分读者在办理借阅证时,出示完身份证后,将其随手放在服务台桌面,忘记收回去了。另一部分读者或许看书时,将身份证随手放在桌上,走的时候将书本放回原处,却忘记将桌子上的身份证拿走。”鼓楼区图书馆一名胡姓馆员说。
据泉山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水杯、雨伞、帽子等物品外,由于馆内设有一整层的儿童图书馆,所以馆内一些读者遗失物品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我们之前发现过玩具枪,这应该是小朋友落下的。”这名张姓馆员笑着说道。
“我们馆内读者遗失的物品并不多,主要是水杯和钥匙之类。”铜山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
综合市区各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水杯应该是读者最容易遗失的物品,其他遗失的物品有雨伞、学习资料、书包、衣帽、身份证件、儿童玩具、钥匙和电脑等,看来读者中的“马大哈”们还真不少,他们遗失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门。
夏季是遗失物品高发期
你知道吗?读者遗失物品的频率高低与季节性因素存在一定关联。在此次图书馆遗失物品调查中,不止一家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夏季是发生遗失物品情况最多的时候。
“夏天特别是放暑假期间,图书馆内读者数量会较平常有所增加,很多读者通常随手拿着物品,在借阅图书或者在馆内行走的过程中,不小心就把东西落下了。”铜山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说道。
“进入冬季之后,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有所下降,大家入馆时穿的衣物都比较多,随身也大多会携带书包之类的。我们馆内有一处24小时图书馆,平时在这边学习看书的读者比较多,因此这个馆内遗失物品的现象会比其他馆稍微多一些,不过相较于夏季,最近这边已经少了很多。”云龙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图书馆工作人员推测,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大家出行随身携带的防暑降温物品比较多,如水杯、遮阳伞、遮阳帽之类,再加上通常人们穿着比较清凉,衣服一般没有过多的口袋,所以相较于其他季节,夏季读者随身携带的小物件被不小心遗忘的情况会更多一些。
遗失的物品最终何去何从?
云龙区图书馆发布的《失物招领》通知称,将对2021年1月—12月期间捡拾到的已保管数月且无失主认领的遗失物品进行公示,如果有丢失的物品,希望读者于2021年1月6日前到图书馆认领,在此次公示后14个工作日后,图书馆将对仍无人认领的物品进行集中清理。
据云龙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平时工作人员在例行工作中会发现并及时保管读者的遗失物品,同时每周一闭馆期间,工作人员会集中清理储物柜的物品,防止储物柜被长期占用,对其他读者使用造成不便。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清柜过程中发现的遗失物品,工作人员会统一放置在服务台处1周至2周,在此期间读者可以在登记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后,经工作人员认真核实失物特征后,让读者认领自己的物品。对于长期无人认领的物品,工作人员会把它们集中存放在一间书库内,并在一段时间后统一发出失物招领通知并予以公示。
“如果还是没人认领的话,我们将对这些物品集中清理。2021年夏季,由于一些水杯长期无人认领,部分已经长霉,我们当时首次清理了一批水杯。”该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不能循环利用且长期无人认领的,我们会集中清理,但是雨伞这种物品,未来考虑在节约环保的基础上,将其可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
泉山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读者遗失的物品,他们首先会在多个读者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寻找失主。在主动寻找失主的同时,将遗失物品存放在服务台大概3个月时间,如果在此期间一直没有读者前来认领,他们会将长期无人认领的物品放置在专门房间,统一处理。
“希望大家前来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注意保管随身物品,在带走知识的同时,也将随身物品带走。”这名工作人员提醒。
徐报融媒记者 孟丽 见习记者 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