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8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侯永康)数字乡村建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创新,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丰县聚焦“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发展大势,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国家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
激活数据要素,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产业化思路、数字化手段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产品“生产、供应、销售”各个环节数字化赋能,丰县获评“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推广应用信息监测、数据分析、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推动“果菌菜牧”四大传统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引进阿里、京东等数字企业60多家,建成智能化无人育苗基地、数字化农牧场等示范项目,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靠经验“种地”,转变为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以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为契机,构建“1+1+N”市场化运营机制,建成周边县域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齐全的中国农批基地和县级智慧物流分拨中心;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累计投资10.8亿元高标准建成牛蒡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优质牛蒡等种质资源库,推动实现由卖产品向卖种子转变;引入蚂蚁区块链技术和服务,加快实施农产品溯源管理,实现288种农产品安全可溯,“丰县白酥梨”“丰县水山药”“丰县牛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丰县牛蒡”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入选“中国气候好产品”。
强化智治支撑,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丰县探索形成了“综合指挥体系+信息归集平台、速应处置机制、便民应用矩阵”“1+3”实践路径,乡村治理加快从“民有所需、我必速应”向“有需速应、未诉先应”转变。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数字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公共数据中心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县镇两级“互联网+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构建县镇村三级研判模式;聚焦乡村治理领域高频事项,整合110、120、12345、应急等50多个平台,统一接入“城市大脑”,成立综合风险数据研判专班,对各渠道信息进行梳理、关联、分析、研判,确保敏感问题得到及时预警处置;按照“资源共享、联合办理、各个击破”的原则,建立“一般事项、复杂事项、疑难事项”分级分拨机制,加强交通、环保、电力等21支体制内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培训,成立“丰县速应服务队”,实现了对农村复杂和疑难分拨事项第一时间处置。
丰富数字应用,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转型。依托镇村布局规划调整,统筹考虑乡村资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分步推进乡村“新基建”,集成实施“智慧+民生”工程,搭建智慧场景80多项,推出智慧应用140多种,努力疏通城乡之间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引导农村学生进城入镇上学,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智慧教育,让更多学生听上了“名师课”;建立覆盖90万人口的全民健康大数据库,构建城乡一体远程问诊体系,通过“镇村检查、县级诊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加快城乡供水供气数字化运行,投资16亿元高标准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源、同网、同服务,24小时动态监测饮用水质,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实施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工程,11个镇(街道)燃气畅通,燃气管网运行安全性大幅提升;推广智慧公交,科学调整公交线路,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群众出行更便捷;打造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镇村物流成本极大降低、效率明显提升;全域推进美丽丰县建设,建成智能人居环境监测平台,实现对全县363个涉农村居、14座镇级垃圾中转站、671个规模养殖场在线远程实时监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