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也可以看到传统戏曲,太美了。”12月18日,由江苏省柳琴剧院复排的古装柳琴戏《红罗衫》在鼓楼图书馆公演,该剧经过四代柳琴人薪火相传、打磨复排后首次与观众见面,让图书馆的读者秒变戏迷。
公共文化空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厅”。“十三五”以来,徐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逐渐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遍及城乡,让文化惠民活动与群众走得更近,更暖人心。
将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城市肌理,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实、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岁末盘点,一起走进徐州市公共文化空间,回望这一年身边的文化风景,感受文化浸润的小康生活。
从不足到100%,人文风景在身边
“在书院藏书阁设立城市书房,赓续了古老书院书香。”12月12日,有着300年历史、复建开院5周年的云龙书院与徐州市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市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此为市图书馆与共建单位开辟的第13家‘分馆’。”
2018年,徐州市第一家城市书房在和平路创建。当时的市图书馆服务于主城区庞大的读者群,限于硬件设施不足而力有不逮,计划开设多家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文化圈,更便捷地服务读者。短短数年,这一愿景便有了可喜成果:徐州市数家新建的区级图书馆和十余家城市书房不但颜值在线,而且布局合理、设备先进,靠近居民聚集区。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举措。据徐州市文广旅局信息,“十三五”期间,徐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8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五。“十四五”期间,徐州市还将打造一批特色公共文化空间,确保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42平方米。
鼓楼区图书馆毗邻4A级旅游景点龟山景区,于2019年开馆。建筑面积5千余平方米的图书馆虽然只有6位专职管理人员,但图书馆负责人徐巍说:“我们开馆两年来已开展馆内公益讲座等500余场,服务读者近70万人次;室外研学、企事业单位合作送文化活动100余场,服务读者近10万人次。”
“泉泉”和“图图”是2020年新建的泉山区图书馆不领工资的服务明星——AI智能图书机器人。馆长张贺介绍,图书馆还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拓展多样化的阅读场景,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8月,徐州20家场馆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数量居全省前列。20家入选的文化空间涵盖徐州城乡,包括博物馆、图书馆、书店、文化驿站、综合文化站等,有位于社区的马庄文化礼堂、汇邻湾文化驿站,也有位于景区的龙鲤文化中心、窑湾印象。
“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顺应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文化空间建起来是第一步,用好、运营好也是关键。”江苏师范大学文旅研究学者朱锦程博士说。
轻点地铁换乘站自助借书柜的操作键,即可将一本全新的图书带回家,出小区十多分钟便能遇到转角处的城市书房,记者在探访时也感受到,市民对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还不够了解和关注,其实,仔细留心和用好这些身边的文化空间,处处可感生活之美。
从馆内到馆外,公益活动接地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的发展成果需要让广大群众共享。在徐州,没有“围墙”的惠民服务让文化走进群众生活。
喻继高、张立辰、江文湛、朱振庚、程大利……近距离观看这些知名书画家的作品,让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在校园里欣赏到一场精彩的美术展。这是2020年7月14日,徐州美术馆“打造移动美术馆”活动首站进校园的情景。
“让艺术走向公众,让公众亲近艺术,徐州美术馆从理念和方式上创新拓展艺术进基层活动,业已形成公共美育的品牌。”据美术馆策展人介绍,这项活动自开展以来,相继在泉山区火花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小礼堂、柳泉二郎山生态农庄等场所,为没有机会进美术馆的人们送上接地气的文化服务。
“大运河有多长?”“大运河什么时候流经窑湾的?”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抛出,窑湾中学的食堂兼会堂里的学生高高举起了右手,有的学生跳出了座位跃跃欲言。这是5月19日徐州博物馆“大运河文化进校园”窑湾中学站活动的一幕,给学生上课的是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教师郝心耀。
这项被纳入徐州博物馆“延时课”的课程于今年3月实施以来,已走进近10所学校。郝心耀每次都会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年级学生设计特定课程:在燕子楼小学讲关盼盼,在中山外国语学校讲黄楼与苏轼,在窑湾中学则讲开泇河后窑湾繁荣的历史。
徐州博物馆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徐州市发掘、保护、陈列、收藏和研究历史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据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介绍,博物馆全年举办各类教育课程活动80余场,受众达3万余人。
把文化“种”到群众家门口,近年来,徐州文化馆克服场地、人员等局限,致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文化馆各业务部室组织优秀歌曲、舞蹈、戏剧曲艺等文艺节目,配合市文广旅局承办好‘舞动汉风’城乡文化对对碰基层文艺巡演、‘永远跟党走’主题系列社会艺术团队专场展演等活动,从年初到年尾,活动不间断。”徐州文化馆负责人李扬介绍。
11月15日—25日,徐州文化馆“我们的艺术家”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马不停蹄地在全市五区五县(市)开展了10场文化下基层结对辅导。服务队的负责人杨洋介绍:“服务队包括三个团队——专家辅导志愿团队、艺术爱好者志愿团队、大学生志愿团队,服务队意在通过量身定制,为广大有需求的群体进行文化志愿服务。”
从线下到线上,文化服务不打烊
“2021年1月至11月,矿大图书馆纸质图书借还总量为25万余册次,但图书馆的电子阅读要远高于纸质图书的借阅。”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负责人介绍,矿大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41万册、电子图书441万种、数据库233个。为了方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资源,更快捷地获取资源,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全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享用移动图书馆。
为适应社会发展,优化借阅环境,提高服务效能,徐州市图书馆于今年2月20日全面闭馆改造,改造工程主要针对消防设施完善、各场馆布局调整、智能化提升等,预计明年可以完工。市图书馆副馆长王仁同介绍:“虽然闭馆多时,市图书馆许多业务并没有停止。打开手机,市图书馆网站的数字资源、手机移动图书馆(书香徐州APP)无时不在为读者服务。”
“以数字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外延,是文化馆打破时空,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的重要举措。”李扬说,“文化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丰富的线上供给,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覆盖面、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疫情防控需要下,徐州文化馆虽然减少了线下活动,却在线上交出了不菲的成绩单:通过“云课堂”“云讲座”“云阅读”“云观展”“慕课”等形式“上新”文化服务,推出“徐州非遗技艺微视频课程”“党建好声音”、艺术慕课等栏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文化馆线上服务近200万人次,“小米带你探非遗”“小米带你看画展”系列短视频累计点击量近40万。
关注徐州博物馆微信、微博、抖音的市民会发现,博物馆人不仅会谈论高冷的考古,“嗨皮”和亲民起来,也不输网红——
抖音《假如文物戴口罩》《首次公演!一起来土山倾听这场跨越千年的电音show》《博物馆里说徐州》、纪录片《大汉气象》系列、线上课堂《“国之重宝”国庆节青少年微课:四羊方尊与中国青铜文化》、方言短片《我是陕西人,我在徐州过年!》等受到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
12月9日,江苏文化和旅游自媒体联盟2021年度会议上,徐州博物馆“喜提”年度江苏文化和旅游自媒体联盟最具创新奖。自称在博物馆“不务正业”的徐州博物馆信息中心兼科研部副主任陈钊说:“同步新内容,扩充新亮点,拥抱新技术,打造新团队,把鲜活的内容传播出去,是徐州博物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数字赋能文化惠民。信息化时代下,徐州市文化场馆正各展其能,将文化服务传送万家。
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