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真正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今年以来,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着眼于地区特点和学校场域,从聚焦问题追因、探寻育人价值入手,进行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学校专门成立劳动教育研究室进行校本实践探索,秉承“守正创新,以劳育德”的劳动育人理念,以“自我实现、自我确证、自我发展与完善”为劳动育人宗旨,从“劳动养成自理能力、培养服务能力、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创新能力”四个维度,通过“特色社团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家校共育课程”组成的“四位一体”劳动育人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力求让学生强健体魄、习得知识技能、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锤炼意志、塑造人格、发展审美素养,为学生日后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基。
特色社团课程。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学校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特色社团课程。如“剪纸”“陶艺”“香包”“烘焙”“煎饼”“蜡染”“电工”“木工”等劳动教育特色社团课程破土而出;实践活动课程。做好三年实践活动整体规划,围绕“自然篇、生活篇、实践篇、服务篇、创客篇、纪念篇六个篇章开展活动,细化到每月一个活动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学校劳动教育研究室,专门研究如何将丰富的社区和乡土文化转化成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打造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贾汪境内有徐州第一高山大洞山,有潘安湖湿地公园,凤鸣海、墨上集等著名景点,都成为学校研学旅行的重要基地,每年秋天,组织学生到不同地点远足,不仅读“万卷书”,更要行“千里路”,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耐力克服艰难;家校共育课程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密不可分。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鼓励孩子自觉参加劳动,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自我生存能力。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让劳动回归日常、回到经常。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劳”的重要性。
课程实施过程中,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时刻遵循课程目标具体化、课程资源生活化、课程教学体验化和课程实施常态化等原则,通过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劳动与德智体美相结合,通过劳育达成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最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从而更加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朱景坤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四位一体”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树立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大洞山风景区西麓,是江苏师范大学与贾汪区合作办学的结晶。学校占地334亩,设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项目部五个学部,分布在五个校区,目前有在校生一万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其中硕士60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教授1人,特级教师1人。教师群体年富力强,是一支稳步成长中的教师队伍,共有近7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县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贾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