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徐州讯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系列举措,关注学生心理,守护学生成长。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上好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开展团体辅导;紧密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活动和纪念日等契机,把握“3.20心理健康教育周”“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等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教育活动;探索建立集“环境浸润、情境浸润、活动浸润和情感浸润”为一体的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抓优良学风建设,抓文明养成教育”,深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深入宿舍谈心谈话,建立学生关爱体系,积极营造阳光、暖心、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心理危机预警
每年大一学生入学、大二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全员心理普查,通过专业量表或软件进行测评,按照对应分类,制定访谈方案,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做到心理成长档案“一人一档”、 重点关爱人群“一生一策”“一生一帮”。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周周筛查,月月预警。对全体宿舍长、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培训,每学期开展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情况专题研判会,建立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制度,每月遍访所有学生寝室,逐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
根据筛查、普测访谈、日常接访和心理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对一般关注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疏导和帮扶;对状态较稳定的重点关爱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心理疏导和就医指导;对状态表现出不稳定倾向的学生立即通知家长并转介到定点医院诊疗,搭建顺畅的学校与医院转介诊疗绿色通道。建立家校联合机制,所有班级建立家长微信群,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
加强科学研究分析
运用新生普查和在校学生筛查结果,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每学年撰写一篇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报告,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提供依据。辅导员、班主任每年积极申报心理课题和项目,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史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