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3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刘翠)“真的要感谢我们村的网格员,经过他们的调解,让我的这赡养费有了着落,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着这话,徐州铜山利国镇西李村74岁的孙大娘眼里泛起了泪花。
孙大娘有4个子女,但因为子女间有隔阂,在赡养上也意见不一,一直僵持着,这就苦了孙大娘,赡养费没了着落。邻居劝她去法院起诉,但孙大娘不忍心,不想与子女在法庭上针锋相对。于是在利国镇网格员刘侠上门走访时,孙大娘把压抑心中很久的话吐露出来。
网格员刘侠在得知情况后,便第一时间去做老人几个子女的工作。接着一个星期,刘侠和镇司法所调解员一起走访了老人几个子女,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从情、法、理的角度,耐心向老人几个子女阐释,赡养老人是作为子女的义务。最后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老人与几名子女在赡养问题上达成协议,解决了孙大娘的养老大难题。在协议签订后,网格员刘侠每月还要在走访时问上一句,看看孙大娘有没有收到赡养费,让协议真正落到实处。
像孙大娘这样面临赡养问题的老人,在农村还是相当普遍,由此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直接关系基层社会治理的安定和谐。为此,利国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实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状态,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老有所养”。
党政齐抓、强化领导。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并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目标之中。各类矛盾纠纷由镇综治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督办,做到件件有着落,项项抓落实。并提高调解工作的考核比重,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网格排查,纠纷抓早。全镇66名网格员化身矛盾纠纷排查员、调解员,确保每个网格每月排查一遍,简易纠纷就地化解,一般纠纷村民协商化解,疑难纠纷上报镇级,统一组织协调化解。切实保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机制保障,多元化解。深入贯彻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调解工作网络。设调处服务中心,承担矛盾纠纷的接待受理、分流指派、协调调度和督办指导,直接调处或与有关部门联合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发挥人民调解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充分吸纳平安志愿者进入人民调解队伍。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等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和特殊群体、重点领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盖边沉底、坚实牢固的人民防线。
定期回访,确保长效。纠纷调解要画上句号。实践中,一些纠纷看上去调解了,实际上没有实质化解,最终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既给当事人增加讼累,又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调解只是给纠纷画逗号,而不是画句号。因此,利国镇固定网格员对于已调解的纠纷,每月定期回访执行情况,确保纠纷调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目标,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