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1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洪武)过去的五年,徐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甩掉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包袱,在生态转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持续巩固和扩大徐州生态修复成果,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目前市域生态突出问题和亟需修复的区域,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组织编制了《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徐州将重点实施五大类84项生态修复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24.8亿元。
具体来看,在山体方面,徐州将对全市废弃露采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通过市场化方式计划实施17项山体修复项目。水体方面,实施河流湖泊综合整治,共安排水环境综合治理、河流生态修复、河道疏浚贯通、湿地建设、骆马湖退圩还湖等18项工程。林地方面,开展荒山绿化、斑秃补植、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农田林网建设和绿色廊道建设等造林绿化16项工程。农田方面,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探索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等16项工程。针对采煤塌陷地,将重点实施丰沛地区、城北地区、铜山地区、贾汪地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等17项工程。
“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农田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景观廊道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建华介绍,到2025年时,通过自然恢复和工程治理,全市废弃露采矿山全部实施治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率达到70%,全面改善因裸露山体造成的视觉污染。生态修复体制机制也将进一步健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持续打造全国生态修复的“徐州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