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9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减去校外文化课培训和减去作业负担的同时,实现两个增加:增加学生体育、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时间;增加学生音乐、美术培训时间。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不断丰富、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将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有效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学校延时服务选修课程以个人兴趣为基础,发展特长为目标,动手实践为要义,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用丰富的课程开展实践探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目前,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共开设17项兴趣课程,吸引500多名学生参加。每天下午5时开始,校园拓展空间变成国艺传习所、非遗传承基地、博物馆、书院……传统艺术在学生眼前不再蒙着神秘面纱,可以触摸、感知、传承、创新。
徐州市星光小学把传统美食作为课后服务中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围绕《敬食养德:“星光”少年劳体润心的实践探索》,从项目中挖掘丰富的食文化课程资源,充分融入课后延时服务,分学段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特色食文化校本课程。以《食与美》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制作“古诗早餐”“趣味面点”,深刻感受食物之美和劳动创造生活之美;在《指尖美食》课程上,学生根据不同主题、不同节日进行美食手工创作,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获得内在发展动力。经过探索,该校将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作为“敬食养德”育人理念的强有力支撑,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助力学生品格提升和课后服务效果。
徐州市矿山路小学是徐州市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的试点学校,在泉山区各学校中近视率最低。矿山路小学一直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在校园设立活动区角,班级内配备专用体育锻炼器材筐,学生可以进行跳绳、毽子、沙包、篮球、羽毛球等运动。该校在每天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一小时锻炼的基础上,在课后服务时间追加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将五禽戏引入校园。校园版五禽戏动作对称、简单易学,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且能提高免疫力,对预防眼睛近视和脊椎弯曲有很好作用,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充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我们正总结推广优秀课后服务经验,辐射带动各学校优质课程的开发和发展。通过全面推广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引导家长和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来,形成家校社协同聚力的效果。”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局长乔文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