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国亚妮) 从检16年以来,他勇挑重担,办理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各类大案要案,审查各类刑事案件800余件,成为重大疑难案件办案“专业户”。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和同事们共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案28件,恶势力集团案52件,起诉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1011人,打掉“保护伞”36人,他就是江苏“最美法治人物”——徐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饶本东。
“不管岁月怎么更替,角色怎样变换,我对法律的信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始终如一。”自2005年考入徐州市检察院以来,饶本东一直奋战在公诉一线。从初出茅庐的法学毕业生,成长为全国优秀公诉人,他用十六年的恪尽职守、精密司法,用心守护着那一抹“检察蓝”。
第一次被当庭翻供
“那是第一次碰到被告人当庭翻供的状况,我当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真想找条地缝钻进去。”对于刚入行时的尴尬经历,饶本东记忆犹新。
10多年前,第一次出庭公诉时,被告人突然翻供,称侦查阶段被刑讯逼供,以前的供述都是不真实的。没有多少办案经验、不懂非法证据排除的饶本东当即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庭审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第二次开庭时,公诉处派了一名业务骨干陪同他出庭,庭审中,这名骨干牢牢把控着局面,令饶本东由衷钦佩。从那时起,饶本东认识到“刑罚如两刃之剑,用之不得其当,则国家与个人两受其害”,要想当好一名公诉人,单纯依赖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抓住一切机会跟着同事出庭“学活”,不断在反思中积淀,在实践中提升。
几年下来,饶本东攒下了厚厚的一沓笔记本,上面写满了经验教训、办案技巧和所思所悟。为了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伶俐的口才,饶本东不放过任何一个辩论机会,庭上的律师、处里的同事、家中的爱人都是他的“对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各种辩论比赛,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饶本东以总分第2名的成绩获得“江苏省十佳公诉人”称号。他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论辩技巧、机敏睿智的应变能力,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3年,饶本东作为全省三名选手之一,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暨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经过角逐,他以笔试第6名、总成绩第11名的好成绩,从全国1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荣誉称号。
办成“法律监督的集大成之作”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开展。
自2013年始,孟某带着兄弟以及女婿等人,盘踞在微山湖水域非法采砂,严重破坏湖区生态平衡,渔民生活难以为继,甚至危及微山湖大堤的安全。
孟某等人共涉及刑事案件19件。然而,这些案件在办理中却被化整为零、分案消化,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办案机关办理。2018年初,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对其中一起量刑畸轻的非法采砂案件进行抗诉时,经仔细审查发现,这很可能是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于是,分管副检察长鲍书华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饶本东,带领专案组统一调阅审查了19起案件的全部卷宗。阅卷时,一个细节引起了饶本东的注意:渔民把几十亩渔塘,仅以三五万元的低价格出售,但违约金却高达60万。“这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黑幕。”饶本东说。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以办理抗诉案为名和一名李姓公安人员一同乘坐摩托艇赶赴岛上取证。然而,在取证过程中,他们却发现了这名公安人员面对作证的群众反应异常。反应快速的饶本东果断将他调虎离山,安排一名同志和他去看采砂现场,其余同事则抓紧找受害群众调查取证。
在向被害渔民取证时,渔民们一开始义愤填膺,痛诉黑恶分子的罪行,但在笔录上签字时却犹豫不决,甚至把之前所说的大段记录都给划掉了,眼里满是恐惧。原来,之前有村民联名举报孟氏家族恶行,却遭到了疯狂报复。黑恶分子肆无忌惮,无辜百姓敢怒不敢言,甚至怀疑司法公正。饶本东和同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挖出“保护伞”,啃下这块硬骨头。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陆路不通就走水路,遇到路障就下车步行进村。经过艰苦调查,取得了被隐藏的报警记录、伤情鉴定、被害群众证言等一条条“铁证”。
最后查明,那名李姓警察就是一名“保护伞”。回想起当初乘坐他安排的摩托艇进湖区,饶本东不禁感到一丝后怕。“但是,只要人民需要,这样的冒险,我们义无反顾。”饶本东说。
最终,该案共有28人被提起公诉,追加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等多个罪名,立案监督、追捕多人,数名“保护伞”被绳之以法。这起案件被最高检扫黑办领导认为是“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的集大成之作”,办案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推广。
司法为民 守护职业初心
“铁面”不等于无情。在严惩犯罪的同时,饶本东也非常注重从人性的角度思考,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展现公诉人温情的一面。
三年前,饶本东接到一起丰县检察院移送的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蒋某持刀作案,将自己的妻子杀害。“我们在看守所对蒋某进行提审的时候,蒋某对于案发当天早上他和妻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争执,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饶本东说:“我们前前后后对他进行了三次提审,在第三次提审的时候,蒋某因为精神病发作,突然就趴在桌子上。”
在提审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让饶本东意识到,蒋某的精神状况可能与之前认定的限制责任能力有所差异。于是,饶本东建议公安机关重新对蒋某的精神疾病进行鉴定。最终鉴定结果显示,蒋某作案时处于发病期,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基于当时他的无责任能力,这个案子就无法提起公诉进行审判,进而定罪。”于是,饶本东又对蒋某启动了强制医疗程序。
案件虽画上了句号,但饶本东并没有就此停步。遭遇了这场变故后,蒋某原本完整的家变得支离破碎,只剩下祖孙三人相依为命。蒋家的两位老人都已年迈,体弱多病,没有经济能力,无法抚养年幼的孩子。
饶本东始终惦记着被害人的幼子的生活问题。“作为司法机关,我们要体现司法为民的温度,于是我们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随即,饶本东积极协调丰县当地的民政部门,为蒋某家人申请了低保,然后又根据孩子的状况启动了事实孤儿认定程序,保障孩子将来成长过程中的生活费用。
“谢谢你们。”今年,饶本东再次去探望老人和孩子时,蒋某父亲感激地对饶本东说。面对着冷冰冰的法律,饶本东竭尽所能地温暖着蒋某一家,在饶本东和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蒋家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极大的转机。
秉持司法为民的情怀,饶本东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予案件当事人。“回望十六年的检察生涯,我非常幸运,成为一名守望正义的检察官。”饶本东坚定地说:“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前行,和同事们一起践行检察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法治中国梦,贡献徐州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