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徐州讯 为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深入探索和构建了“以艺养心”心理育人工作机制。
构建“三横四纵”工作机制,画好心理育人“同心圆”。“三横”即充分挖掘学生家庭和社会提供的社会支持和外部三方面支持资源,“四纵”即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服务机制,四类人员各司其职,收集信息、研判形势,破除师生信息壁垒,打通信息传达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重视朋辈教育的作用,实施“学长领航计划”,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员助理、领航学长或学姐,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学业指导、生活服务、心理调适等工作,以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自我。
完善学生心理与行为大数据,健全心理预防干预机制。按照“黄、橙、红”三类心理健康状况标注规范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做好重点关注学生摸底排查及新生心理普测、分析与建档工作,为加强个案跟踪,做到分类建档,分类管理,一人一档,重点关注学生实施“一生一策”“一生一帮”,严格落实每日一察、每周一谈、每月一报、每月一研,保证个案跟踪和服务工作的精准性、连贯性和有效性。针对新生,坚持举办入学“心理教育第一课”,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开展讲座,授课内容涵盖大学适应性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心态建立等,引导新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开启大学生活。针对毕业生,坚持“基本需求+特色服务”的思路提供心理服务,开展“毕业班离校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菜单,如转本压力调适、创业心理、面试心理与求职技巧等,加强对毕业生离校后的跟踪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赢得美好人生。
创新“艺术+心理”心理实践活动,健全“服务+文化”心理育人体系。成立辅导员“星期天工作室”,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经典电影观赏、音乐赏析等心理团建活动。以“宿舍文化节”为抓手,引导学和一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大学寝室关系的和谐与和睦。成立“打开心扉,走进音乐殿堂”心理帮扶工作室,根据学生心理问题情况,量身定制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通过乐器练习丰富学生情感,音乐小课堂每周开展1次。组建心理工作室“心理合唱团”,在合唱活动中疗愈学生。以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素材,推出“心理那些小事儿”系列漫画故事,先后征集心理漫画100余副,评出奖项20余项,并于微信公众号推送。开展泥塑、扎染、剪纸、刺绣等非遗实践活动,通过传承体验和创作创新等实践,浸润心灵、激发动力,引导学生积极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