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铜山郑集镇:“四个领办”领出农村振兴发展康庄大道
2021-12-11 09: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朱永生)走进徐州铜山郑集镇张湾村锋丽金针菇基地,满眼丰收景象,一朵朵金针菇争先恐后地从菌袋里探出脑袋,像是一把把黄色的小伞举在头顶,惹人喜爱。大棚的主人,44岁的杜文锋正指挥着工人们一边采摘金针菇,另一边麻利地把金针菇集中装袋,准备下午发往福建泉州。

杜文锋郑集镇张湾村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党员中心户。2015年创办锋利金针菇生产基地,主要从事黄色金针菇种植,基地现有22个大棚,面积3万平方米,每棚能够产出近6万斤金针菇,年产量130万斤,一斤金针菇的批发价是1.8元,年收益200多万元,种植的金针菇供不应求,每天来拉货的车络绎不绝。

“自己富不叫富,带领周围群众一起致富才是真正富裕。”杜文峰说。在他的影响下,周围村庄40多位种植户通过种植金针菇走上了致富路。这几年,金针菇发展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到基地来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解决周围群众的就业问题。对于村里部分留守妇女和年龄偏大人群的就业难的群众,杜文峰邀请他们到基地来,全村共有1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党员中心户高大召创立的润嘉食品有限公司,以尤楼村为“根据地”,带领群众种植西蓝花、荷兰豆、娃娃菜等出口创汇蔬菜,带领尤楼5000多人走上致富路;石楼村老党员郝振喜搞养殖种鸭—卖鸭蛋,带动本村120户群众一起搞养殖,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销路扶持,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在党员中心户的带动下,一个个鲜活的致富项目,点燃起了百姓致富梦想,大家在小康路上一路向前。

2021年以来,郑集镇紧紧抓住“四个领办”党建工程,结合自身实际,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将“四个领办”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全面铺开。

集体产业不断壮大,收入越来越多。通过书记领办致富项目,充分锻炼支部书记个人能力,在实践中检验锻炼干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通过书记领办,改变的不光是村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领办,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有了更多发展的想法,村干部的底气也比以前足了。”郑集村支部书记马玉同是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郑集镇各支部主动研究项目方向,带领支部书记到参观学习,分类实施了10个产业项目。郑集村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在徐丰路、徐沛路的交汇点,通过招商引资,领办徐州睿捷物流园项目,项目占地95亩,新建物流集散厂房4栋,新建办公楼8000多平方。正在试营业阶段,德邦快递点已经进驻经营,建成后能够成为铜山西北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郑集村利用物流园的便利条件,购置叉装车等运输设备,成立村级运输服务公司,在园区开展服务业务,预计增加集体收入45万元,安置就业20余人。

在扩大村集体收入上,郑集从“一枝独放”到“满园春色”。

石楼村是徐州市最早实施股田制的村庄,已经拥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一晃8年过去了,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省心省力,收益越来越多。前鹿楼村与石楼村村情相似,土地较多,并且集中连片,村里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到石楼参观学习,最终村里也确立了发展股田的思路。如今,通过股田制石楼和前鹿楼两个行政村年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通过领办集体产业,增强村集体的“造血”能力,郑集镇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今年,我镇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支部领办集体产业、支书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党员中心户杜文峰、高大召,村支部书记马玉同、张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通过领办带动,带领本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带动周围群众再就业。在“四个领办”发展中,郑集党员干部正带领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发展康庄大道一路疾驰。”郑集镇组织委员朱兆甲在感慨道。

标签:
责编:季昱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