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睢宁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突破创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为依托,着力推动该县法律援助工作良性健康地发展,促使法律援助从“应援尽援”向“应援优援”转变。
一是依托信息化建设,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为使更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方便快捷,进一步完善县法律援助中心、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三级工作网络,将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矛盾纠纷发生地;充分利用睢宁县已构建起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启用法律援助信息平台,实现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初审、审批、指派、结案实现全程网络化办理。推行县镇法律援助审批联网,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只要前往镇(街道)司法所,就可以实现网上即时审批,打通了法律援助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依托排查摸底,提高法律援助灵敏性。加强与相关部门、镇(街道)沟通联系,组织开展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的隐患。今年6月份,县法律援助中心在排查中发现一起工资纠纷,王某与所在培训机构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保险。二者解除劳动合同后,该校仅支付了部分工资。后法援中心及时指派律师办理此案,指导王某搜集证据,并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书,最终裁决该校支付王某两倍工资及差旅费共计24749元。裁决后,双方均未起诉,该案已生效。在申请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圆满化解了纠纷。
三是依托法治宣传,提升法律援助专业性。针对部分镇(街道)、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缺乏,大量法律援助案件上交到县法律援助中心,耗费申请人大量时间精力,为此睢宁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联合妇联、总工会、消协、团委等部门,在节假日期间不定期组织中心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村(社区)入企,向广大老百姓普及宣传法律知识,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同时致力于提高镇乡(街道)、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对业务的正确把握与实务水平。今年12.4宪法日,县法律援助中心计划开展涉农民工系列法律宣传活动。
(通讯员 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