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审计部门积极构建“三农”审计监督新模式
2021-12-02 09:5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11月25日,市审计局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我市加强“三农”领域政策资金落实情况审计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发布。

我市审计部门积极创新理念,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政策多等特点,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同步开展扶贫政策落实、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审计,改变传统审查资金的单一形式,率先构建了科学评价性强、覆盖范围广、可操作程度高的8大类27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评价指标,着力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衔接、不配套,资金使用效益不佳、项目建设不达标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与作风问题,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创新机制,由“单项审计”向“统筹融合”转变。探索“融合式”审计新路径,形成以乡村振兴审计为主体,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审计事项全面嵌入的“1+N”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审计成果不仅单独形成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同时还作为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财政“同级审”成果和全市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成果,构建了全市“三农”审计大格局。

创新模式,由“独立监督”向“部门联动”转变。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漏洞,推动建立全市审计整改联动机制;会同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等多部门开展专项联合督导;会同省审计厅、省委第九巡视组共同召开了乡村振兴巡审协作推进会,建立现场统筹协作、问题线索移交处理等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双剑合璧威力。

创新技术,由“查账审计”向“数据分析”转变。根据农业农村工作特点,破除传统查账思维,全面探索“三农”大数据审计方式,提高运用大数据核查问题、评价判断、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在获取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等相关业务管理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监测和卫星图斑等新技术,从区域整体和宏观层面进行大数据分析,直观反映项目不实、规划不合理、土 地违规利用等问题,提升审计效率和数据利用水平。

近两年来,我市审计部门对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环节进行系统性体检、把脉,促进闲置的省级专项资金17.77亿元拨付到位用于农房改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在审计中重点关注“厕所革命”、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高标准农田和农房改善等关系农村面貌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的实事要事。通过审计,促进8894座农村公厕投入使用、促进改造户厕21.43万户、初步建立了“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60%。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661.4万亩、农村住房改善6.4万余户的资金使用、建设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审计监督,为守住农民“粮袋子”、守望农村好日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市审计局将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关注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三资”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见习记者 韩玮)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