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7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孙启淦)张女士是一名智力残疾学生的家长,孩子易动、课桌座位小、无靠背等不方便、不安全问题一直是她心中的忧虑。徐州市特教中心的家长、老师多方联系生产厂家,寻求适合孩子既牢固又能支撑身体和方便就餐的座位课桌,但多数厂家的助餐椅都是婴幼儿产品,不适合特教中心的孩子使用,一直不能如愿。
云龙区残联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主动介入,汇同辅具中心帮助老师、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辅具中心的技术人员发挥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照着婴幼儿餐椅的样式用高靠背轮椅加装牢固的木制餐桌进行尝试。经费支持,研发给力,很快第一批专用课桌就制作出来,孩子们试用后,既舒适又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首批定制的20个自主研发的课桌全部派发到孩子们手中,看到孩子们坐上崭新的课桌,既牢固安全又能够移动,张女士眼眶含泪,感谢残联为他们解决孩子在校学习没有适合桌椅的困难。区残联还指派教育就业科党员刘毅为特教中心的党员服务员,专门做好特教中心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优势,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困难。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两在两同”为引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走深走实。云龙区残联认真学习贯彻市、区党代会精神,以大兴“五种风气”,回应“急难愁盼”为落脚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党员+服务:1+N”服务品牌即“1名党员+N种服务”,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两在两同”开展以来,区残联组织机关干部定期下沉一线,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切实关切残疾人“急难愁盼”,逐条逐项梳理残疾人生活、生产上的困难,下功夫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盯紧困难重度残疾人,依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困群体,做好登记造册,机关干部、街道残联干部、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三级联动形成包挂责任制,一户一策,一户一人,开展帮扶救助,落实到户,责任到人,保证服务不掉队,真正与残疾人同心同向。
机关党员张春法在“两在两同”走访中梳理出的为重残家庭安装消防设备和卫生清洁服务选题也得到了残联党组的大力支持。区残联积极争取云龙消防队支持,为首批40余户有行动不便残疾人的重残家庭安装烟感报警器、燃气阻断阀,切实关注残疾家庭居家生活安全。启动“家园净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和志愿服务两种方式,为全区150名困难残疾家庭开展一次家庭卫生深度清洁,改善残疾家庭卫生条件。
一名党员为中心,多种服务齐上阵,“1+N”服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云龙区残联组织党员积极开展点题式、走访式、沉浸式、蹲点式服务,坚持听“真”民声、察“真”民情、访“真”民意,做到“身入”和“心入”相统一,扎实把“解”难题和“破”难题当成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发挥党员先锋领航作用,积极争当“两在两同”建新功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