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铜山大彭镇:“一日一善”扶老助残 “爱心联盟”传递温暖
2021-11-10 09: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0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黄全智 闫杰)为民办事有“温度”,爱心服务加“速度”。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王门村把学党史和身体力行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深入地开展好“一日一善”活动,捐款救助村里困难家庭,做实公益事业,使弱势群体得到相应的照顾,加快提升了村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村党支部通过建立“王门村一日一善公益群”募捐平台,设立了资金收纳管理员、监督员,由高路云掌管捐资款项,村副书记蔡全意、支部委员刘盟、8组队长王兴道担当监督员,每天公布捐款名单,及时公开善款金额以及支出使用去向,增加透明度,接受大家监督。

王门村“一日一善,扶老助残”捐款帮扶活动,奉行公平、公开、公众原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捐款参与活动,村组干部带头捐,引领广大党员、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网格员和普通村民踊跃捐蔚成风气,微信“红包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凝聚成乐于助人的强大正能量,通过“一日一善”行动让王门村受助人员得到关怀和温暖,日行一善惠民生,大力弘扬“守望相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关爱奉献”的慈善精神,进一步帮扶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爱和温暖延伸。

行善积德、助人为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论多少,善举不讲先后,爱心点滴汇聚成向善的滚滚洪流。谈到发起“一日一善”活动的初衷,蔡全意坦言不少身边人都有些爱心情结,要为爱的释放和奉献寻求一个路径,于是,“一日一善”活动应运而生。村民们每天都惦记着一件“日常”——捐款,如今都成了不少居民的一个习惯,公益群照例下起“红包雨”,除了管理员,没人去抢,“虽然数额不等,捐多捐少随意,但不捐,就觉得今天少干了件啥事一样!”党员曹荣华说。

钱花在哪儿了?“都用在了帮助村里贫困户、病残户、孤寡老人等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身上,钱不多,却总能给他们带来些温暖,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蔡全意说。村6组今年84岁高龄的村民耿兴彩,无儿无女,“一日一善”志愿者成员经常对其入户进行走访,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让耿兴彩的生活能够多一些保障和改善。此外,志愿者还定期上门为耿兴彩理发,解除了其后顾之忧,耿兴彩满心欢喜。“要让捐款的爱心人士放心,他们捐的钱是真的都花在了帮人上了。”志愿者刘盟说。

爱的传递,体现在方方面面——村里积极配合文明城市创建,总有村民爱“多管闲事”,主动帮着疏导交通,自觉清扫门前卫生;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看志愿者带头干,村民也拿起扫帚、铁锨等工具加入进来,热火朝天地跟着干……

如今,全村上下将奉献的快乐凝聚成了坚不可催的“爱心联盟”,共同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做好事的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言语形容的,这也是‘一日一善’能坚持进行下去,团队越来越大、善款越捐越多的原因所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帮助的温暖,我们的村子正在变得更有爱、更友善、更美好。”王门村党支部书记黄昌忠说。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