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在丰县落地生花
2021-11-08 15:29: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8日徐州讯(通讯员 刘杰 杨文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要求,丰县早落实、早实施,积极采取各项工作措施,稳步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在丰县落地生花。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风险普查重要意义

开展风险普查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部署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丰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有力抓手。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查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落实普查实施的相关决策部署,通过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查明重点区域减灾能力,客观认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风险普查工作保障

为落实《关于转发<江苏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徐灾险普办〔2021〕1号)工作要求,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区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丰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普查办公室,发布普查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完成时间节点,研究解决全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论证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抓好责任落实。目前,丰县已完成普查项目经费审批手续,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第三方技术支撑机构,每周调度普查工作进度,严格落实项目保密制度、普查动态监控制度等各项普查工作制度,全盘把控普查工作进度与质量。

坚持系统思维,切实提高风险普查工作质效

丰县强化协同配合,稳步实施实体化运作,积极开展普查宣传活动,在“5.12”国家防灾减灾周、“10.13”国际减灾日设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展板,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预警平台发送防灾减灾短信5000余条次等方式营造各方关心、人人配合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序时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心招选优质第三方技术团队,实体化运行丰县普查办公室,配齐人员力量,形成“行业部门技术力量+第三方技术支撑机构”的技术保障模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承灾体清查、调查专题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普查队伍整体水平,形成普查工作合力,切实提高风险普查工作质效。

注重时效质量,稳步推进风险普查工作进度

按照徐州市普查办统一部署,于8月15日前率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883条清查对象数据的收集、核查、填报工作,并经市普查办审核通过。丰县共需调查2652条数据。其中承灾体387条,减灾能力1545条,历史灾害720条;数据调查方面,承灾体、减灾能力及历史灾害调查已经全部完成;在开展内业的同时外业也同步进行,外业调查绘面绘点,精确到门牌号,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对象空间信息采集点位791个,其中修正点位137个,外业采集照片1584张,制作完成外业多媒体电子版。经过丰县普查办严格要求内外业数据把控质量,注重时效,做到了普查信息完整、真实、准确。目前,数据已全部录入国家系统,数据录入完成率100%。

立足成果运用,快速提升丰县防灾减灾能力

丰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将于2021年底完成,届时将建成丰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一张图,形成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实现普查成果的本地化存储和应用,提供风险与隐患信息的空间快速定位,支持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提升丰县综合防灾减灾、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提升政府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水平。

标签:
责编:卜庆国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