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灵活就业”接受程度高 95后求职真的不娇气
2021-11-04 20:45:00  来源:都市晨报  
1
听新闻

95后,今年26岁左右,本科毕业两三年,或者研究生刚毕业不久。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对于工作自然也会有着和95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作为职场中的年轻一代,95后正在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职场新力量。一言不合就跳槽,加班会要求加班费……这些,都是95后身上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另一方面,上班对他们来说,也已经不再是必选项。

95后的就业观,被称为“谜之就业观”,与追求“铁饭碗”的70后、看重物质保障的80后以及关注自身发展的90后,都十分不同。成长环境较为宽松的95后在择业上体现出多元化、务实等多方面的特征,更注重个人兴趣、工作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另据数据显示,48%的95后毕业后选择不就业。

A

“灵活就业”接受程度高

出生于1997年的徐州女孩小赵在省内的一所艺术院校毕业后,本想出国深造,但由于疫情的原因留学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为了让自己不闲着,她和朋友一起做了时尚博主。“其实这份‘工作’在家里就可以做,写写文案、拍拍照,偶尔也会出去拍一些探店视频,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小赵直言,自由职业的收入不稳定,每天都是线上沟通,没有现实中的“同事”,长此以往其实社交圈是在缩小的,还会面临着家人的不理解,因此自己有时也会产生焦虑,不知道未来将何去何从。

而出生于1996年的男生小寒,同样是艺术类专业出身,从小就学习美术的他想法天马行空,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做广告设计做到“头秃”时,忍不住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坚定了内心的答案后,他选择回徐创业,在市中心开了一家清吧。崇尚自由的小寒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去稳定的单位工作”,而创业的过程虽艰辛,但却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一点一滴地去实现心中的梦想,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相对于上一辈人认为要找一份“有社保的工作”观念,95后真的不太在意这些,此外,一部分95后在毕业后不忙着找工作,而是去做志愿者、去旅游等等,选择不一样的精彩生活。

做博主、主播、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95后把目光投向了风头正盛的新职业,相比于薪资待遇,他们更看重个人兴趣,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更希望做与父辈不同的事情。他们不再将工作简单当作满足生计的手段,更希望满足兴趣、实现自我价值。

B

这届年轻人,真的不娇气

95后小雨在美国读完本硕后,回国选择去上海发展。虽然名校背景在上海已是司空见惯,但小雨仍然凭借优秀的表现进入了一家颇有名气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异常忙碌,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就啃一个三明治,此外还会经常出差,全国各地跑。但在小雨看来,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不然等到老了再去努力吗?”她告诉记者,作为外来客,工作生活在上海,虽然有时走在路上会感觉自己被无边的人群吞没,但正是这样,每一天都是崭新和充满挑战的,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真实、鲜活地活着,没有虚度青春。

据了解,上海人才引进政策中有专门针对留学生的落户政策,海外硕博回国2年内在上海工作,交满半年社保就可以落户。含金量越来越高的“魔都”户口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去上海工作。

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天价”房价,杭州、南京、苏州等新一线城市各方面都显得“亲民”很多,记者发现,现在也有更多的毕业生较为青睐新一线、二线城市。对于想追求更好的工作又普遍不愿出省的95后来说,省会南京似乎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徐州出发,高铁1个多小时直达,历史文化气息厚重,医疗、教育等资源丰富,很多去南京上学的徐州学子都倾向于毕业后留下来。

C

安安稳稳的生活也不错

受疫情影响,2020年、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普遍遇到了较往届更大的困难,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对这样的局面,95后并没有愤世嫉俗,反而心态乐观。

出生于1996年的徐州女孩小叶,在澳大利亚一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取得会计学硕士学位后,辗转南京、苏州等多地实习,最后还是回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进了一家国企的财务部门。“想过去银行,但是听一些朋友说银行对员工的业务考核很严格,工作压力比较大,感觉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我喜欢安逸一点的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下,95后们并不会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唯一,“生活应该有很多面,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下了班我就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些与“996”主动割席的95后们,热爱生活,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下了班,他们去健身房健身,去影院看一场电影,或是与三五好友聚餐、剧本杀。他们知道,工作是做不完的,既然如此倒不如享受生活。

和上一辈处于20多岁的年龄阶段比起来,95后的思想更趋成熟,他们很清楚,时代在变,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一份工作很大概率是不可能做到退休的。“会综合考虑,薪资是一方面,但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喜好、生活品质等。”

D

“来了徐州就不想回家了”

近年来,徐州城市各方面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是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招引政策,吸引了很多人来徐州就业、安家。加上丰富的高校资源,有一批在徐州读书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下来。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陈同学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通过校招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品牌营销,收入可观。一毕业就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徐州买了一套房,“徐州的美食很多,徐州人也都有情有义,在这里上学很快乐,我想把这种快乐一直延续下去。”

像小陈这样的“新徐州人”越来越多。在近期举办的矿大2022届毕业生第二场大型校园双选会上,不少家在外地的95后应届毕业生,都踊跃地向徐州各大用人单位投递简历,希望毕业后能够留下来。按照徐州市大学生招引政策,首次在徐州市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且正常缴费满6个月的毕业生,即可申领生活补贴、租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多项政策待遇。“硕士每个月可以领到900元生活补贴和600元租房补贴,能领3年……”招聘会上,一些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

其实对于就业的选择没有好与不好,漫漫人生路,能找寻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已是难能可贵。

此心安处是吾乡,相信随着徐州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在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会有更多的95后选择来徐州筑梦、扎根。

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见习记者 王艺宸 白雪

标签:徐州;工作;毕业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