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铜山大彭镇:“三乡工程”激活鱼菜共生产业
2021-11-01 17: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黄全智)白色的托菜板上,一畦畦蔬菜整齐碧绿格外养眼,鱼池内鱼儿欢快地搅动出一圈圈涟漪,脚下的循环水“哗哗”作响,加上订菜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合奏出产业兴旺的田园交响曲。秦军、袁美芝夫妻俩正在和工人们忙碌地起菜、过称、打包、装箱,一包包新鲜的蔬菜整装待运……这是10月31日下午,徐州子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的场景。

近期,蔬菜特别是叶菜价格上涨,行情较好,供不应求,菜农们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送礼送蔬菜,多种蔬菜,鱼菜共生的鲈鱼、淡水鳕鱼、鲫鱼,还有绿壳鸡蛋,可以根据你们的需求价位来配装”“4点多被客户的微信叫醒,这个点就得起床开始工作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午又400斤走起”……这些天来,袁美芝的朋友圈以丰产丰收、来钱增收的节奏动态不断变换着更新的内容,每一条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喜乐。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持续推进“三乡工程”,以此激活乡村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员回村创业,推动了农业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增收、农村加快变样。职能部门大彭镇农技中心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农技人员走进各村农场、合作社、田间地头进行新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活动,面对面及时解决种植养殖难题,开展全方位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户申报铜山区“三乡工程”专项资金,推进搞好项目建设等。

秦军就是大彭镇在深入实施“三乡工程”中涌现出的人才下乡先进典型。

2016年,秦军和袁美芝夫妻俩决定返乡创业,创办农业公司,决意打造徐州地区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农业“天花板”。

他们依托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在铜山区大彭镇田巷村创建徐州子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有机种植、原生态养殖、农作物科研开发、绿色美食、科普教育、观光农业于一体,构筑自然、生命、绿色三位一体的观光、度假、养生新概念的现代化生态园区,打造一家涵盖果蔬采摘、户外拓展运动、休闲垂钓、养殖等多元化综合型农业企业。其中,鱼菜共生养殖大棚,在封闭无土环境中,建立鱼、菜、微生物的平衡链,实现养鱼不换水,却水质优,种菜不施肥,却良好生长。养鱼区约有2800立方水,32道养殖床,主要养殖鲈鱼、淡水鳕鱼,菜品区种植芹菜、小茴香、绿色生菜、紫色生菜、莴笋、上海青等各种蔬菜。

“咱们农场划分为鱼菜共生区、农耕体验区、草莓采摘区等共9个区域。你看,这边是草莓采摘区,这片是鱼菜共生区,那边是葡萄采摘区……”快人快语、热情爽朗的袁美芝一边指着一边开心地介绍道。据了解,子欢公司占地60余亩,由种植、养殖和种养一体三部分组成。种植部分是葡萄限根设施种植,面积22亩联栋避雨钢混棚,种植葡萄198株,单株产量约为75公斤左右,亩产约675公斤优质葡萄,亩产值近2.8万元。草莓种植是采用无土高架设施栽培,面积4亩联栋温室,有种植槽92道,种植20000株草莓,全生长期产量约为6000公斤左右。

养殖部分是跑道养鱼,占地面积3亩,2道养鱼跑道,单道可出鱼5000公斤。种养一体是鱼菜共生系统,面积7亩。年生产淡水鱼9000公斤,蔬菜15万公斤。生产配套的恒温仓储、分拣库12000立方,每一个区域都非常规整有序,生机勃勃。

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农业这一高效种养方式对环境无污染,是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模式。生产出的蔬菜、淡水鱼品质优良。同时和冷链物流、配送横向联合,拓宽了经营渠道。出货时,每一件产品上都贴有详细标签(即出品身份证)。

如今,秦军成了鱼菜共生产业方面的领军人物。公司生产无公害蔬菜和鲈鱼等优质农产品,直接带动了群众就业,通过示范拉动作用,引领辐射周边群众参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起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创业者可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敦厚朴实、务实能干、话语不多的秦军表示,未来公司将建成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30万公斤、优质鲈鱼1万公斤,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万元,年纯利润30万元以上。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