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泉山:精准施策分类管控 打造扬尘污染治理新样板
2021-11-01 17: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杨华云 王方)“我们在施工中对作业面扬尘管控还有缺失,后面一定安排专人落实抑尘措施,不断强化抑尘意识。”近日,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辖区内一处工地的现场负责人来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受工地扬尘问题的约谈。

今年以来,泉山区七里沟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扬尘治理创新举措,为扬尘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样板。

一“源”一策,精准防控

聚焦扬尘污染精准防控,七里沟街道全面梳理辖区扬尘污染源,细化防尘措施,分类施治,做到扬尘管理一“源”一策。

在开挖工地污染源方面,将涉及土石方作业的工地及重点区域项目纳入重点监管名单,每天至少开展3次远程巡查、3次现场巡查。按照实际需要督促施工企业采取不同类型覆盖措施,对闲置地块及时植绿,进行土壤固化,抑制扬尘污染。

在在建工地污染源方面,严格排查施工过程中的高空散落、抛洒或飞扬物料,重点巡查易扬尘物料和建筑垃圾堆放处覆盖情况,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实行“一对一”盯防。

在移动扬尘污染源方面,推行运渣车“三个一点”的工作标准,规范运渣车作业。按照“装填少一点、冲洗细一点、驾驶慢一点”的要求,运渣车必须采取全密闭或全覆盖方式运输,装载物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高度,做到不超载、不冒载。

评“星”定级,分类管控

七里沟街道将辖区16个工地分为三个星级,推行分类管控、差异化管理,针对不同工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管控方式,避免执法上的“一刀切”。

“三星”重点严管区为站点1.5公里内的在建工地。在这一区域内,执法人员每日巡查3—4次,工地必须严格达到徐州市示范工地管理标准,施工现场管理及各项管控环节必须确保精益求精。

“两星”日常管控区为街道站点3公里内的在建工地。执法人员每日巡查2-3次,开展常规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一星”一般管控区为辖区已覆盖收储地块。在这一区域,执法人员每周巡查1-2次,及时查缺补漏,防止破网种菜和倾倒垃圾。

同时,街道将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按照工程规模、标准、建设持续时间、工程施工期间工艺和工序要求进行细化分类。明确管控标准,夯实各方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扬尘治理工作实效。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队员王银虎说:“这样评‘星’定级,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降低了我们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管控的效果反而更好了。”

重点重抓,科学管控

聚焦扬尘污染全流程监督,街道梳理出辖区扬尘管控重点区域,对重点道路、重点事项,实行重点巡查、全程监管。

专项行动重拳治污。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事项坚持开展“每周一执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建立“7x24”小时监管工作制,筑牢巡查管控防线。

信息化建设科学管控。街道积极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工地墙体喷淋与扬尘检测仪联动,只要检测仪PM2.5、PM10等数据高于平均值,墙体喷淋自动开启。实现数值超标预警,实现执法队员第一时间得到数值超标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升施工现场智慧化施工和信息监管水平。

住在新泉佳苑小区的王江师傅感慨,“以前洗的干干净净的车停在小区内一上午就一层尘土,家里的窗户都不敢开。现在附近工地的围挡、洒水、喷淋、雾炮等措施齐全,措施看得见,效果也十分明显。”

经过近两个月的试行,街道站点的检测指标有了大幅改善。七里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蓓表示:“我们要下大力气,用真功夫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醒认识,坚持精准施策,重点重抓,多管齐下,严抓严管,确保扬尘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