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30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刘广耀)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学常新,徐州经开区东环街道党工委按照“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总体思路,搭建好党史学习教育“三个平台”,通过“指尖课堂”“千里导师”“红色驿站”。为党员提供“菜单式”教育服务,确保全体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掉队”,一个都不能少。
指尖课堂,确保党史学习“随时随地学”
“这样学习党史可以集中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十分方便。”在外地出差的党员完成“云课堂中心”党史学习打卡,随后在党支部微信群里分享学习感受。
东环街道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社区、“两新”基层党组织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结合实际建立各具特色的“指尖课堂”,充分利用微信、QQ、公众号、线上学习系统等载体,实时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动态、党史专题学习、红色故事等内容,开展“线上党史知识问答”“党史百年天天读”等互动教育活动,其中,刘湾社区党支部为社区老党员专设“党史学习加油站”,指导老党员学用“指尖课堂”,确保全体党员做到随时随地上党课,让党史学习教育不“打烊”。
千里导师,确保外出党员“流动不流学”
党员在哪里,党史学习就在哪里。东环街道各党员干部化身党史学习教育导师,每人负责联系一名“千里之外”流动外出党员,做到日常联系不断线,利用晚上或周末一对一、一对多远程视频交流,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会议精神,把流动党员的自学抓到实处、抓出成效,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本地各项事务,确保每一名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
在星光、中王庄、圩子社区,社区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书籍打包,为外出工作的流动党员寄送“红色书籍”,送去“学习规划”,让流动党员不漏学、跟上队,把流动党员的自学抓到实处、抓出成效。
红色驿站,确保全体党员“学习不掉队”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栋二层小楼临街而立。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杨山科技创新谷“党史学校红色驿站”,一台人型智能机器人正在为园区的党员们讲述党史。最近一段时间,杨山科技创新谷党群服务中心的“百年华诞对党说”心愿墙、金榜先锋、“汇智课堂”等已成为党员职工新晋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地”。
为让全体党员党史学习有去处、相互交流有平台,东环街道党工委整合优势资源,依托杨山科技创新谷、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史学习红色驿站”,驿站内备足党史学习资料,附近党员可在“碎片化”时段到驿站充电学习,通过党史影片展播、党史学习趣味卡等生动形式为党员“补党史课”,使宝贵党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渗透力”。正处在棚改项目时期的孟家沟社区党委组织“党史学习红色驿站”志愿党员走进安置房建设部工地现场宣讲党史活动,确保本地务工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