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9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爱华)“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学到了一门新技能。”说这话时,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手艺人”张友田笑得合不拢嘴,而他所说的技能就是“捏面塑”。
黄集镇面塑艺术历史悠久,全镇有数百名农民从事民间面塑艺术的创作,其中涌现出一批水平较高的佼佼者。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为小乡村平添了新活力。
“黄集面塑”讲究以塑为主,着色为辅,具有色彩靓丽、风格朴实简练的特点。早在1998年,黄集镇就以独特的面塑艺术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民间艺术之乡”。面塑艺人陈洪恩、陈兴民被评为徐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黄集镇党委政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以更高标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以传统面塑为载体,充分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新活力。在原来注重传承的基础上,贴合生活,积极创新,使传统面塑文化迸发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黄集镇宣传委员张倩介绍。
“院里的老年人们平时只是看看电视、打打牌,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太丰富,现在镇里安排专人来教面塑手艺,很受院里老年人的欢迎。”黄集镇敬老院负责人侯勤政说道。
如今,黄集镇文化站已在敬老院开过三期面塑培训班,张友田就是传统面塑艺术培训班的第三期学员。“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老年人培训范围,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享受传统文化手艺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黄集镇文化站负责人乔俏介绍。
在传统手艺中“掘金”,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传统文化手艺只有紧随时代发展,生命力才会更加茂盛。为更好挖掘传统手艺的经济价值,黄集镇妇联邀请面塑传承人对累计300名妇女进行面塑艺术的学习,培养面塑手艺人。黄集镇也积极与文创公司进行洽谈合作,下一步,面塑技能学成之后,以就近原则成立面塑加工作坊,进一步扩宽群众收入。
黄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郑建表示,“我们正积极谋划文化发展道路,利用好‘文化+’,打造区域文化符号,抓好传统文化手艺这个杠杆,让传统手艺在新审美的主导下,新技术的辅助下获得新生,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