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至25日,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时间。报名前几天,因人数过多报考系统而一度“崩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比上一年增加51万。当年,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宣布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研究生招生110.66万人,比上年增加19.00万人,增长20.74%。其中,博士生11.60万人,硕士生99.05万人。
“我认识的同学中,除了保研,基本都考研,还没听说有谁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大四学生毛佳伟告诉记者。据了解,今年考研的主力军将是首批“00后”大学毕业生。
●“除了保研,基本都考研”
10月12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几乎座无虚席,静悄悄的自习室内坐满了备研考生。他们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研究难题,更多的学生则是戴着耳机听网课,还有不少同学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走廊里,小声地背书……不光是大学校园内的自习室,就连徐州市中心的几家自习室、城市书房内也有不少“备研战士”。
“我每天早上7:00会准时来图书馆排队,如果来晚了就没座位了。”今年大四的林同学告诉记者,图书馆早上6:55开门时,已经会有不少同学来排队了。“几乎15分钟内,图书馆内所有的座位都会被坐满,所以7:10以后来的同学都没位子了。”
“这里安静,更有学习氛围。会让我们心无杂念,学得更专心。”在位于苏宁广场的一间自习室内,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二战”李同学。她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打算出国留学,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改变了想法,今年准备“二战”,打算报考武汉的一所大学。“我每天大概是从早8点到晚8点,全天呆在自习室内学习。午饭就在这里点外卖。即使这样,仍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自己复习得还不够全面。”
“我认识的同学中,除了保研,基本都考研,还没听说有谁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学院大四学生毛佳伟告诉记者,不光是企业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我们大学生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可能在以前,即使本科毕业,也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学历就是第一个敲门砖。我心怡的几个企业岗位大部门都要求硕士以上文凭。
相对于毛佳伟同学的目标明确,也有一些同学是因为对前途仍然较为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干什么而加入考研大军的,“现在就业这么难,大学毕业后去奶茶店打工的同学也比比皆是,与其一毕业就面临残酷的职场竞争,不如先考研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大四学生小王说。
●竞争激烈,提升硬实力是关键
在西安上学的徐州学生小刘,准备报考中国矿业大学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在外地求学多年的他一直渴望回到徐州。作为家乡响当当的名牌大学,小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矿大。小刘告诉记者,自己本科就在艺术系学习,对于搞设计,小刘满怀信心,正在坚实的基础上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
“目前国内考研竞争很大。不少艺术系学生,为了拓宽国际视野,往年很多学长学姐会倾向于出国。但现在疫情保卫战仍在全世界打响,所以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决定参与国内考研。”这样也增加了国内考研的竞争压力,小刘显对记者说:“现在还有不少往届生也在备战。由于就业压力大,不少准备就业的大四毕业生也加入到考研了。”
身为艺术系学生,小刘从小便苦练基本功。凭借多年来的积累他掌握了精湛的画技,培养了良好的审美素养。对于竞争压力,小刘相信过硬的实力才能坚定考研冲刺的决心。“虽然竞争很大,但现在我正在一步一步坚持计划,相信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战。”坚定理想信念,小刘话语中透露着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希望同学们都能趁着年轻,保持冲劲。“考研是一次成长,是就业的敲门砖,更能拓宽视野,见到更精彩的世界。我觉得,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让未来不留遗憾。”
●巧妙化解压力, 摆平心态最重要
良好的心态,一直是考研致胜的法宝。今年是小方第二次备战考研。经过一次试炼,现在的她势在必得。高中毕业后,小方便离开徐州来到青岛。大四时第一次备战考研,小方并没有出现在考场。由于焦虑,小方在考研大势的洪流中迷失,选择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因复习不足最终选择弃考。今年,已经毕业的她经过对上次经验的总结,勇敢选择跨考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方向。“我原本修的是法语专业。但是,我想更全面地了解、观察人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小方准备报考云南民族大学,在小方眼中,该校的社会学不仅是特色学科,所处之地更是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云南那边的风景特好,我非常想去大理、丽江好好看看!”
对于考研压力,小方的心态显得非常平和。“学习论坛上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人均985、211,竞争确实激烈。与其一味担心,不如花更多精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坚定理想与信念,找到热爱的职业归属
“学历是敲门砖,研究生学历会让我有更多选择,考上研究生也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规划去体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归属。”来自南京传媒学院的小陈,今年准备报考江苏师范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
对于小陈而言,考研是自己的理想。高中毕业后,小陈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工程管理。在专科的三年生活中,小陈愈发明确自己的未来绝不止步于此。对传媒颇有兴趣的他,平日里不断研究影视后期,并通过专转本考试,成为一名传播学学生。“新时代到来,新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早早地,我就锁定了新传考研这条路。”
虽然小陈对自己的出身学校有过一些担忧,但他对未来的规划却从不迷茫。“国内考研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学科发展也不平衡。像金融、法学、新传等热门专业报考人数特别多,而生化环材机械土木等专业人才缺口依旧很大。”确实,考研政策每年都会出现新变化,各个院校的考试风格、题型近些年也一直更迭。在小陈看来,辛苦考上研究生却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叫苦连天,这样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想清楚自己的未来规划,早做打算、早积累,只要目标明确,现在的这些障碍都是未来你茶后谈笑的趣事。”
徐报融媒记者 魏欣 见习记者 苗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