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9日徐州讯 “稳定的供电是我们丰收最坚实的保障!”10月6日,江苏沛县敬安镇海林辣椒育种农场的种植户对上门检查用电设施的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表达谢意。
沛县敬安镇是沛县远近闻名的辣椒育种科创小镇,为帮助椒农提升辣椒育种产量,助力实现“越冬育苗”,服务队主动靠前服务,帮助育种基地装设地热丝和大型排气扇,加快升级变压器配套设备,实现在冬季和夏季精准控制土壤和环境温度,提升辣椒育种产量。
为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架起党群连心桥,国网江苏电力(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群众最需要的是那一抹靓丽的红色身影
“有了你们这台车,俺们缴电费再也不用跑营业厅啦,出门溜着玩,就能把电费缴了。”4月16日,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刚缴完电费的老人张友欣慰地说。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为切实贴近百姓需求,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早在2018年8月,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便打造了全省首辆电力服务前移营业车,在服务高峰期将营业车“摆摊”到群众家门口,帮助办理电费缴纳、信息咨询,现场受理新装、移表、销户、分时、更名过户等业务。
“服务前移营业车”内还放置验电笔、钳子、螺丝刀等工器具,可随时开展隐患排查、现场抢修等服务。截至目前,“服务前移营业车”累计服务客户9000余人次,办理各类业务1500余起。
为将服务前移的模式进行深入推广,2019年7月,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在马庄村村部设立了共产党员服务基站,通过智能服务机器人“马小旺”为村民提供电力咨询服务、办理线上缴费业务。服务基站肩负着周边村落电力隐患排查、故障抢修等业务,真正实现了“24小时自助服务、24小时电话咨询、24小时应急抢修”,让当地老百姓切实体验到便利、高效、智能的供电服务。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坚持将个人奋斗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大力推进供电服务下沉和触角外延,全方位、多举措保障群众用电安全,让群众用上安心电、省心电、暖心电。
暴雨再大,也要让老百姓的灯尽快亮起来
9月26日,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收到了国网河南电力公司寄来纪念册,里面记录了服务队现场抢险救援的点点滴滴。
时间倒回7月20日。倾盆的暴雨里,河南电网42座变电站因场地受淹等原因紧急停运避险,10千伏及以上线路停运1854条,374.3万户客户供电受到影响,其中郑州停运508条,涉及客户126.6万户,郑州告急!河南告急!
突如其来的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第一时间响应,抽调精干力量跨越近千里驰援郑州。
到达郑州后,服务队队员主动承担起地下配电室和开闭所抢修的急难险重工作。抽干水后的郑州晖达新领地小区地库里淤泥有七八厘米厚,气味恶臭扑鼻,有毒气体超标,佩戴着防毒面具的队员们互相搀扶着摸索到配电室,不惧困难、全力抢修。“只要百姓需要,我们就给他们一直发下去!”短短的一句话却掷地有声。
苏豫人同心,齐力复光明!当一座座楼宇渐次点亮,曾被洪水淹没的道路又现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明亮灯光、热烈欢呼和感动泪水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担当作为写下生动注脚,见证着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铁军本色,更彰显了“从未缺席国家每一次召唤”的炽热初心!
设备发动起来,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王庄村是邳州四户镇银杏种植专业村,全村种植银杏面积达2000余亩,每年用水量巨大。以往,由于银杏林距离电源点较远,每到盛夏灌溉时节,村民就只能排队用柴油机灌溉,有的村民觉得排队时间太长,就私拉乱接电线用小型电机打水,灌溉效率低下不说,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上半年,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在该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收集时,得知了该村村民灌溉难的现状。服务队立即进行了现场勘查,为该村申请了40千伏安的灌溉用电,将电源送到了田头,同时帮助该村安装了抽水泵,建起了小型排灌站。
排灌站建起来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银杏林为多户村民分头承包,每户村民对林子的养护计划、打水浇灌时间点不同,用电费用也难以分割计算。如果将设备排灌站长期置于运行状态,不仅增加了电费支出,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可难坏了该村村支书董中勇。
为解决此问题,服务队从“共享单车”中受到启发,在该排灌站水泵电源进线电杆上安装了刷卡电表。村民在电卡上定期充值,当抽水灌溉需要用电时,只要将电卡插入电表,电费会自动从卡中扣除,也就是“每户用多少电,出多少钱”。
“以前用柴油机抽水,灌溉一亩地花费40元钱,现在只需要4块钱电费”。王庄村村支书董中勇对服务队赞不绝口。
此外,服务队还不定期对灌溉共享智能电表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帮助消除用电隐患,确保村民在农忙期用上放心电。
从三三两两的个体到规范有序的队伍,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在为民服务中不断提升供电服务的温度和群众的感知度。今后,服务队将进一步加强服务群众的意识,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孙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