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8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黄全智)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雁群村通过支部领办集体产业、书记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的“四个领办”推动强村富民,用“四个领办”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支部领办集体产业 筑牢稳固厚重的“压舱石”
雁群村地处大彭镇西部,与安徽省萧县接壤,全村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419人,党员116人,耕地面积4300亩,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农业村。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工作定位,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和谐村居建设。为方便群众办理红白喜事而建设的专门场馆,就是支部领办集体产业的生动体现。雁群孔店自然村拆迁后,据投奔亲戚家居住的群众反映,他们不方便在亲戚家办理红白事,村支两委调查走访发现,不少群众都有此诉求,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在拆除后的建材厂空地上建设红白喜事公用场所。红白理事会场馆从外观上看上去是一个蓝色的长排房屋,以集装箱搭建的方式建造,拥有宽敞的平地广场,室内室外总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一次性可以摆放30张桌子,可容纳300人同时用餐。红白理事会场馆建好之后,村民举办仪式和宴请宾客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屋内和户外空间,来往宾客车辆也有场地停放,广大群众都拍手称赞。
书记领办致富项目 当好强村富民的“领头雁”
抓经济促发展,领办不光领着办,还要带着干,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起来、强起来。以党建促乡村振兴,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带出乡村经济发展新气象。
许多人一提到大彭镇,脱口就能说出“沙塘的韭黄、王门的西瓜、义安的石榴、侯楼的葫芦”。要不了多久,“雁群的土豆”将会成为全镇名优土特产的新成员。雁群村地处黄河故道之畔,具有丰富的农业水资源和先天的地理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地域优势,让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绿色种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理清产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村里有计划地进行土地流转,由村集体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目前已经完成100多亩土地流转工作,用来种植土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时间种地、年老体弱人员无法种地的问题,同时组建黄瓜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预计每亩纯收入可达3万余元。
依托雨润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围绕建设“生态雁群”总目标,实行股份分红制,以乡村蔬菜种植“土专家”和“种植能手”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大棚”蔬菜种植,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深加工产业链,让老土地迸发新活力,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 把牢惠民利民的“定盘星”
党员中心户是打通基层党建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创新举措,在党小组下面设党员中心户,成为村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前它的功能主要是搜集民情民意并进行一些宣传发动工作。领办公共事务后,他们直接参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分类、管道疏通、河道巡查、绿化环保等诸多工作,成为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生力军。
田间地头沟渠不通、排水不畅,一到雨季大量农作物受淹,造成庄稼收成减产等问题,村里决定兴修水利,对田间地头排水沟进行清淤整治,按照“灌排结合、旱能灌、涝能排”的功能要求,对全村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升,高标准实施“小农水”建设项目,提升水利灌溉、抗洪抗旱能力。今年以来,先后开展河道清理4500余米,新建4个排水井,铺建下水道300多米,对村内2个蓄水塘进行清淤排障,增强其储水功能,栽种树木500余棵,维修公共设施60余处,利用专业抽污车,疏通穿村而过的310国道50米长的过路涵洞,彻底清除了陈年淤积。
截至目前,全村党员中心户共领办各类公共事务100余项,形成了群众需求征集、梳理、办理、反馈工作闭环,群众反映多年没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通过领办,党员们的视野更开阔了,有了更多发展的想法,村干部的底气也比以前足了,村支部、党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提高了。
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 做好群众可靠的“主心骨”
“四个领办”实施以后,全村上下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动起来了,特别增强了村四组党员、党小组长杨民远的信心和干劲。病魔无情人有情。3年前,单身村民张广(化名)突患脑梗,全身瘫痪,躺在床上不能动,生活无法自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杨民远就把帮助照顾张广的重担扛在了自己肩头。今年已经78岁、有着55年党龄的杨民远,在3年多的时间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张广,从没把他当作“包袱”。杨民远家到张广家大概有4里路,一年365天,3年多来1000多个日夜,风雨无阻,杨民远不知道来来回回多少趟。杨民远用热心付出、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如今在雁群村,像杨民远一样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对困难群众既有物质帮扶,也有精神慰藉,通过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情感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最大限度帮助困难农户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此外,党员们还把这些居民的庭院环境卫生保持整洁落实到位,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