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多到家,一天12个小时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模式,是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四年级5班班主任沈军开学以来每天的工作常态。
12个小时,她在忙碌着什么?9月15日,徐报融媒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她一天的工作。
●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先进教室
沈军的家住在南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每天为避开早高峰的拥挤时段,她会准时在7点之前骑电动车从家出发。在这之前她会为家人准备好早餐,但她几乎没在家吃过早餐,都是打包好带到学校抽空吃。
在20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沈军一直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7:35,沈军到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进入教室,整理桌椅,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忙完这些准备工作后,她才有片刻时间回到办公室,赶在7点50分之前,吃完打包的早餐。
7:55,沈军再次回到教室,此时同学们三三两两进入教室,问候老师,沈军也回以轻快的笑容,同学们叽叽喳喳地交作业。8:10,同学们开始早读。8:30,第一节就是沈军的语文课。这学期她一周需要上14节语文课,此外她还兼顾道德与法治、少先队活动课两门课程,以及小饭桌和课后延时服务。
课堂上,沈军精彩的讲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与老师互动。一节课40分钟,掌声、笑声不时传到室外。
除了几分钟早餐时间外,从7:35进校到第一节课结束,沈军一直在教室里,没有片刻的休息。
●中午:提醒学生多吃饭、适当休息
学校的日常生活都是细事、琐事,沈军老师认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不应被它们消磨掉生活的热情,反而应从中洞见难得的真、善、美,这是师生共同期待的有意义的班级生活。因此,即使没课的时候,沈军也会不时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互动。
12:00至12:25是学生们的就餐时间。作为当天小饭桌的值班老师,沈军需要到教室陪伴孩子们一起吃午饭。吃饭的时候,记者看到沈君会时不时嘱咐同学们细嚼慢咽,专心吃饭。
有的孩子吃了几口,就不想再吃。沈军走上前,耐心教导:“我们还有一下午的课,而且又多了两节延时课,6点多放学,回到家吃晚饭差不多要7点了。你现在不多吃一点,下午会饿的,这样对身体也不好。等到课后活动时,你就没有精力参与了。听话,多吃点。”
在沈军的耐心教导下,这几个学生又吃了起来。沈军回到座位上,接着吃起了自己的午饭,边吃边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大家课上都学习过珍惜粮食的道理,很多人最早会背的古诗或许就是那首《悯农》。其中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广为人知。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能剩饭。下面老师作为榜样,把我的饭全部吃光,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要剩饭,珍惜粮食。”
12:40 ,到了休息时间,沈军再次来到教室,为了保证孩子们下午和晚上的学习效率,她努力引导孩子进行午休调整。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人并不习惯午休。根据同学的不同习惯,沈军温柔地提出建议:“你要是睡不着的话,安静地闭上眼睛也可以。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身心安静,不耗散精力,这样下午和晚上的课,也不会感到疲惫。”
几名原先还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在沈军的建议下,闭上眼睛,安静地趴在桌子上闭目养神。
●课后:辅导学生作业,
开展儿童瑜伽,寓教于乐
虽然下午没有课,但是沈军一直忙个不停,在办公室备课、改课件、批改作业,中间几次课间,她又回到教室查看学生情况如何。
16:10学校放学。由于沈军所在的青年路小学根据学生、家长需求不同,灵活地推行弹性离校制度,所以有的学生16:10提前离校,有的学生在17:15第一节课后服务课以后离校。虽然学生离校时间不同,但沈老师每次都会亲自把学生送到门外,平安交到家长手上。
本学期沈军所在班级有15位同学参加课后延时服务。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第一节课是作业课,15日当天的第二节课活动课由沈老师讲授儿童瑜伽。作业课上,通过观察,沈军发现有的学生有过晚托班的学习经验,对延时课程适应得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平时多由家长看管完成作业,学习自主性比较差,延时服务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时间意识,沈军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课后当堂上交。此外在作业课上,沈军认真辅导学生功课,当学生遇到学习难点时,她会一一为其答疑解惑。
第二节的活动课,沈老师开授的儿童瑜伽课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孩子们模仿老师,做着简单的瑜伽动作,抬着手臂,调整呼吸,仰着头,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几个不好意思的学生在一旁边笑边做,沈老师鼓励他们放轻松,大胆做动作。
说起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沈老师微笑着说:“孩子们坐了一天,学习了一天,就想带着孩子活动活动筋骨,简单运动一下。课上孩子们都参与进来,师生互相放松,寓教于乐。”
●晚上:7点多到家,8点吃上晚饭
18:10,沈军亲自护送当天最后一批学生离校。在将最后一位孩子平安交到家长手上后,一天的忙碌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回到办公室,这才有时间喝口水、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稍作修整后,沈老师整理完刚收上来的语文作业,回顾和梳理一天的工作重点,为第二天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做着准备工作。
忙完这些离开学校,回到家已经是晚上7点多。晚上8点左右是沈老师家的晚饭时间,这也是一天她和家人唯一有机会聚在一块吃饭的时间。从中午12点陪着孩子一同在教室吃午饭,一直到晚上8点才吃晚饭,除了中间吃了一点东西外,长达8个小时的时间,沈老师一直尽职尽责地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说起一天的忙碌工作,沈军老师笑着说:“虽然确实有些辛苦,回到家也的确有些精疲力尽。但当孩子们离校时,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觉得我这一天的工作很有意义。其实很多老师可能比我更辛苦,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家住新城区,上完课后服务后,坐地铁、转公交回到家时都已经晚上8点多了。”
“我的孩子已经读了大学,平时教育孩子方面我没有什么压力。不过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孩子还比较小。现在课后服务需要老师延长在校时间,使得老师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有所减少。有的孩子只能在教师办公室里看看书、写写作业,等待妈妈下班。”沈老师补充道。
沈军的一天,只是徐州市12万名教师的一个缩影。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众多和沈军一样的老师,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奋斗在教学管理工作一线,奔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忙碌在一天的各个时刻。而他们同时也是谁的孩子、谁的家长、谁的爱人。课后服务课程的展开,延长了老师在校工作时间,这也意味着他们陪伴父母、陪伴孩子、陪伴爱人的时间减少。然而正是这些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全力支持课后服务项目,才使得“双减”政策落地后取得了显著效果。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见习记者 许诺 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