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正是蟹肥膏红之时;秋阳正劲,莲虾混养正是满池“金”;秋意渐浓,生态家庭农场土里致富……徐州各地多措并举,聚焦农产品“产得出”“供得上”“行得通”“卖得好”,做优做强生态农业,强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的同时,徐州近年来逐步加大对“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的投入。通过发展生态特色复合型农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各地村民快步走上了致富路,还让徐州生态农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友好型”快车道。
稻蟹共生生态农业促“增收”
眼下,徐州睢宁县魏集镇万亩稻蟹共生基地的水稻和螃蟹长势喜人,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9月15日,趁着晴好天气,王圩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厚利和技术员刘士海来到稻蟹共生种养区域,仔细查看螃蟹的生长情况。
睢宁县魏集镇黄墩湖滞洪区靠近黄河故道,地势低洼,汛期无法排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近年来,魏集镇巧妙借助黄墩湖滞洪区水源充足、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优势,实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洪水走廊”改头换面,成为助农增收的万亩稻蟹共生基地。
“中秋吃母蟹、重阳吃公蟹。现在正在给母蟹追黄,喂的是煮熟的玉米与海鱼。还要定期补钙,让螃蟹更肥美、更好吃。”刘士海介绍,随着品种改良,目前基地螃蟹养殖的是中华绒蟹,跟太湖大闸蟹为同一个品种,重量普遍在四两到半斤之间,大的可以长到七八两。
“我们采用稻蟹共养的生态农业模式,水稻与螃蟹互利共生,螃蟹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害虫等谷物为食,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螃蟹生长蜕掉的壳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生长,绿色无公害。”刘士海说,这种模式养殖的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是人们喜食的健康食品。
随着万亩稻蟹共生基地的不断发展,附近王圩社区的百姓们尝到了甜头。据了解,万亩稻蟹共生基地中有3640亩在王圩社区范围内,不算农户利润,每年仅是给村集体就能带来100多万元纯利润收入。今年,村两委又整理出2000多亩临近黄河故道的河滩地,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瓜则瓜的模式承包给大户,预计明年村集体收入还会增加70多万元。
“我们正着手开展环境提升工作,让农业成长为真正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赵厚利说。
莲虾混养生态农业满池“金”
近日,在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河口村的生态试验田中,记者不仅能够闻到荷叶的清香,还时不时能听见鸟鸣和蛙声。在休息的日子,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样的环境中,自然生态的美丽,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这是邳城镇河口村40亩生态试验田里第一次试种荷花。上月,花朵次第开放,在水面上亭亭玉立;一旁的荷叶翠绿宽厚,随风轻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河口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试验田里种植的荷花是“太空莲36号”荷花,是代替水稻参与混养的“替补选手”。今年春天,河口村的干部和群众原本打算在生态试验田里搞一次“稻虾混养”,但在给水稻喷洒防虫害药剂时,发现防虫害药剂普遍会影响稻田里龙虾的生长。
河口村党员干部经过多次议事商定后,决定去外地学习生态混养新路径。刘恒介绍说:“我们到江西考察荷花基地,发现花色好看,景观价值相当高;莲子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水里养了龙虾,有虾有鱼;荷叶还可做成荷叶茶。”
“太空莲36号”荷花属于浅水养殖的品种,荷塘里的水深约30厘米,为了防止夏季太阳照射水温过高,荷塘水浅影响鱼虾生存,河口村党员和农民发挥聪明才智,在花池边设计了1.5米深的降温沟,并在水体中种植藻类供鱼虾食用,天气炎热时,鱼虾可以游到温度较低的降温沟中,提高养殖存活率。
“水底下养了花白鲢,还有青鱼、鲫鱼、鲤鱼,现在最小的已经20多厘米了。”刘恒说。现在,在村党员和群众的悉心呵护下,“莲虾”养殖试验田形成了一个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河口村党总支已经与多家企业对接学习鲜花饼、荷叶茶、莲子粥等食品加工工艺,在莲子、莲藕、鱼虾等农产品收获季可以送到市场进行销售。
“莲虾混养”的成功让河口村干群信心倍增,“我们与村民仔细规划,准备将试验田扩建到220亩,打造成集农业、销售、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让邳州市民再添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本土旅游景点。”刘恒说道。
生态家庭农场让农业更“友好”
9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沛县朱寨镇的旺达家庭农场。在葡萄种植区看到,一串串套袋的葡萄挂满枝头,虽未成熟却香味扑鼻。正在管理葡萄的农场主蔡承言告诉记者,2019年他流转土地开始种植葡萄,目前共种植50多亩,引进圣诞玫瑰、阳光玫瑰和中国红玫瑰三个品种,每亩收入4万多元,大部分销往上海,还有部分供游客采摘。在农场,蔡承言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管护着即将成熟的葡萄,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只要用心,在田地里一样大有作为。”蔡承言说。
蔡承言只是沛县众多家庭农场主中的一员。成为农场主后,他们主动学习农业新知识和管理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在探索中推动农业生产从一味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单一种植转向多种经营,从靠天吃饭转向可控农业,从一般农产品生产转向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现在很多家庭农场不再是单一发展,而是走‘复合型’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子,比如以沛县协心家庭农场为代表的‘企业+家庭农场’型,以沛县众利四化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种植+养殖’型等。”沛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魏垂波说,“发展‘复合型’家庭农场已成为农场主们增加收入的好法子,他们转变思路,发挥各自专长,成为经营‘多面手’。”各种“复合型”家庭农场让农业更生态、更友好。
“别看俺是农民,自从创建了生态家庭农场,俺一年的收入可不比城里人少。”位于河口镇的沛县恒润蔬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昌龙告诉记者,他种菜8年多,种植面积200多亩,通过科学种植生态绿色蔬菜,去年亩均纯收入超4000元。“生态绿色蔬菜种好了,土里就能生金。”李昌龙说。
如今,沛县2646名新型农民正在借助生态家庭农场“破茧成蝶”,成为现代农民、职业农民。他们通过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提高自己的收入,也为市民“菜篮子”和“粮袋子”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徐报融媒记者:刘作霖 樊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