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开学经济”逐渐升温 家长: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2021-09-02 09:59:00  来源:都市晨报  
1
听新闻

面对新学期,这几天,家长们除了忙工作,最忙的莫过于准备孩子们开学前的事宜,小到每支笔、每个本子等基础物资,大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记者走访后发现,新学期开学前,开学经济着实火了一把。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往年的攀比消费,今年学生和家长都更加理性地购买开学用品,厉行节俭、反对浪费。

教辅材料成热门

家长:按需购买,不给孩子太大压力

为了备战开学季,不少商家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忙碌,进货、补货、促销手段层出不穷。8月29日上午10点,金地商城一开门,就有不少的小同学向3楼的书店奔去,记者跟着他们一起进到书店看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教辅类书籍区域,紧随其后的是他们的父母。

记者在书店里逛了一圈发现,在这里,小初高甚至是大学期间的教辅类书籍和练习册占用了书店很大一部分区域,这些教辅类书籍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显眼位置,方便家长和同学挑选。

记者注意到,教辅类区域也是书店里顾客最聚集的区域,同时,选购练习题册成了大多数顾客的首选,除了教辅书外,还有不少孩子在选购课外读物。

“我想给自己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我妈去楼下超市了,我就自己来书店逛逛。”在书店里,记者偶遇了独自前来购书的小王同学,她告诉记者,开学后她就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今年暑假,她自主预习了部分中考内容,现在就是来买中考教辅书的。

周女士作为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曾经也是一名教师,她笑着跟记者分享了她给女儿购买教辅材料的心得。“其实,孩子学习多数还是以课内教学为主,如果孩子的学习感觉比较轻松,可以根据情况,针对性地买一些教辅材料。我认为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就足够了。”

如苔博库书城的店长助理戚静告诉记者,书城经营各种类型图书,其中也包括中小学教辅类图书,还有各种学习用品。为了开学季,他们充分听取学生与家长的意见,提前订货,争取让更多的同学买到需要的书籍。

除了书籍,开学的准备自然也少不了文具,不少家长和孩子在挑选教辅读物的同时也会给孩子适当添置一些必要的学习工具。

探访中记者发现,环保、健康似乎成为家长们和商家们格外关注的字眼。在大润发超市,店内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促销,各种各样的书包、学习文具被摆放在店内显眼的位置。而在琳琅满目的文具中,环保书套、抗菌书套、口罩等物品也成为今年开学季的新成员,吸引了不少人气。在宣武市场内一位正在给孩子挑选文具的家长说,他们给孩子添置了新的“防疫文具”,免洗手凝胶、消毒液等。

眼镜度数上升快

商家:保护眼睛要从平时做起

除教辅资料销售迎来高峰期之外,城区内各大眼镜店客流量也迅速增长,8月中下旬,眼镜店迎来了学生族配镜的高峰期。

记者走进市区一家眼镜店,记者看到有多名学生正在挑选自己喜欢并且合适的眼镜,店长肖经理正忙着给学生家长简单解释近视是如何产生的,又该怎样保护孩子的眼睛。

肖经理告诉记者,暑期放假以来,就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验光复查,尤其是从8月15日开始,眼镜店的各位同事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有时候,他们会从早上8点多开门忙到晚上7点多关门,最近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平常。

据了解,该眼镜店在全市共有21家分店。肖经理称,从全市21家分店每天报来的数据显示,从暑期验光结果来看,学生的近视程度普遍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增长25到50度。不少家长对孩子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十分担心,对此,肖经理建议同学们,多做有效眼睛运动,类似于羽毛球、乒乓球、远眺等,自主的锻炼眼睛,适当休息,科学用眼,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一位医生也表示,一旦孩子发现视力问题,务必及时就医,不要拖。孩子在3-5岁的眼轴发育敏感期和5-12岁的眼轴快速发育期,一旦近视,度数增长极快,尽早干预才能控制。尤其是如果父母都有高度近视的,一定要让医生评估一下孩子的屈光状态,有条件的测量一下眼轴长度,评估眼球发育状态,对孩子的近视风险做好预判,每年监控发育状况。

电子产品受追捧

学生:“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面对当前较火热的“开学经济”,有人选择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也有人选择了理性与节俭。采访中记者发现,与以往相比,今年不少市民的消费观更加理性,不再一味盲目攀比。

“过完暑假,我们就上大一了,因为专业需要,我们在开学前就得买齐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离开书店后,记者前往徐州市苏宁易购古彭广场店的路上,偶遇了3位充满朝气的准大一新生,他们相约着一起去书城购买一些专业书籍。

他们告诉记者,因为是第一次离开家,前往较远的外省学校学习,家长们都比较担心,所以在购买必需品时,父母也都很舍得,但是他们也都秉持着“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的原则拒绝了。

苏宁易购古彭广场店市场部经理李鹏告诉记者,从近期的购买数据来看,往年学生是以购买单件为主,现在开学往往是两件套起步,手机加笔记本电脑成为不少学生的“标配”,而支持手写功能的平板电脑则成为了考研一族的“最爱”。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性价比”高也成为了更多学生购机时的首选条件,大部分学生购买手机前已经做足了功课,看视频评测、刷小红书等已经成为学生购买数码产品的重要参考。

据苏宁易购市场部销售数据显示,当前,学生人群购买手机价格段主要集中于2500-3000元,品牌以小米、OPPO、VIVO为主,笔记本价格段主要集中于4000-4500元,品牌以联想、惠普、华硕为主。可以看出,当下学生和家长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务实,一些奢侈或者价格高昂的数码产品并没有往年受欢迎,理性消费占“开学经济”主流方向。

记者手记

“开学经济”催生了不小的消费热潮,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差钱”,但高价的、奢侈的难道就一定合适吗?有不少的消费者认为理性购物应该“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同时,这也传递出了一种务实的消费观点,合适的才是值得的,不应该用价格的高低来判断,更不能一味的追求价格的高低。商品背后的实际价值和效用,才是进行最后决断的衡量标准,即我们常说的“花最少的钱买最满意的东西”。

徐报融媒记者 朱友钦 李小委 秦媛 实习生 常惠茹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