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朱友钦 李小委 实习生 常惠茹
你的孩子秋季开学上几年级?你是否愿意放学后参与课后服务?想让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近日,徐州市区各中小学通过徐州市课后服务平台进行课后服务意向调研。这也标志着,新学期开学后,学校教育综合服务出现重大革新,课后延时服务即将全面落地。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秋季学期课后服务全覆盖。小学要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时间,为孩子提供家庭作业书写辅导及课外阅读、体育锻炼和各种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由学生自愿参加。
秋季学期
课后服务全覆盖
2017年5月,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弹性离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鼓楼、云龙、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小学“弹性离校”试点工作,从开展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安全保障、评价反馈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广泛试点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与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对接,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今年5月12日,联合出台《关于明确我市市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工作的通知》,5月17日徐州市教育局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徐州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入推进全市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报名情况如何?
小学阶段自愿报名的家长比较多
政策出台后,徐州市召开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部署会,并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以切实解决百姓需求为出发点,重视顶层设计,做好宣传发动,体现出教育应有的情怀与担当,保障此项工作平稳实施,让好政策真正惠及全市学生及家长。
“我们通过徐州市课后服务平台、网上家长会、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汇总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愿意参加的孩子自主报名。”泉山区教育局教育科吕老师介绍,根据目前统计的该区域小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数据显示,小学阶段自愿报名的家长比较多。以徐州市民安路小学为例,该校现有生源是1625人,经过问卷调查愿意参与课后服务人数是1506人,占比达到90%以上。其中一年级325人、二年级284人、三年级299人、四年级285人、五年级280人、六年级33人。奎园小学现有生源是882人,通过问卷调研,愿意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有678人,占比是76%。矿山路小学现有生源是1019人,通过问卷调研,愿意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有799人,占比是78%。
“课后服务真好!”在记者采访时,家长孙女士难掩喜悦之情:“以前经常为谁接孩子放学犯愁、为辅导孩子作业崩溃、为高昂的校外培训费用感到‘压力山大’,今年秋季学期这些问题将全解决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帮助家长解决不能按时接孩子的困难,自2017年“弹性离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局不断加强课后服务实施管理,在全省率先建设覆盖全市的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实时了解课后服务数据统计、实施进度、实施效果、实施反馈等各类情况。据统计,全市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767所,占小学总数的79.48%,41.72万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占在校生总数的44.06%;初中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160所,占初中总数的62.26%,16.43万初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占在校生总数的53.85%。主城区有57所中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惠及学生3.78万人。各县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达到69.5%,学生参与率超过40%,较好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服务内容:
一校一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徐州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服务的内容上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要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设置、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采取“一校一案”的形式,由校方精研细化内容安排,严禁集中讲授新课。
以泉山区为例,各个学校以“1+X”的课程体系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推出特色化、菜单式服务项目。目前,全区26所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一校一案”。在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公布的新学期课后服务内容上,记者看到学校按照“1+X”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即第一课时由教师辅导、学生自主作业;第二课时“X”即多门兴趣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来选择适应自己的兴趣课程,力求让学生的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学校教师排班看护,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看护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挖掘本校教师特长开设相关内容,如阅读、书法、绘画、美 术、音乐欣赏、英语绘本、乒乓、舞蹈等。
星光教育集团湖北路小学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本着“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互相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将校古诗词特色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同时开展古诗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古诗词融入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元素,“七步成诗”,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收费如何安排?
市区中小学课后服务
收费标准为200元/生·学期
根据《关于明确我市市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工作的通知》,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是中小学校(小学、初中)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为在校学生提供由学生或家长自愿选择的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纳入政府定价管理,徐州市市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为200元/生·学期。
特别强调
●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
●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特殊需要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
●对建档立卡、低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免费提供服务。
●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各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在门户网站、校园校务公开栏、收费场所公示收费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中小学课后服务费以学期为计费周期,不得跨学期收取。
“5+2”模式
探索“1+X”课后服务综合课程体系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是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泉山区教育局局长乔文雯表示,新学期泉山区将“以服务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围绕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并积极探索“1+X”的课后服务综合课程体系,“1”是指第一课时,是教师答疑辅导、学生自主作业的时间。通过作业辅导和答疑,让学生在学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X”是指第二课时开展多门兴趣课程或社团活动,力求让学生的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校内就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有哪些服务举措?乔局长表示,泉山区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全部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确保“学生有需求,学校就满足”。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实施全免费,做到有需求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家庭困难的学生全覆盖的“三全”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
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宝民也明确表示,今年秋季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同时,在坚持自愿基础上,按照需要扩大服务对象,努力为确有需要的所有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每个有需要的学生的全覆盖。二是坚持急群众之所急,稳步扩大服务时间和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校内学生多样化学习要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晚自习,初三年级可在双休日安排不超过1天的课后服务。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记者手记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课后服务作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民生问题,已经由简单地解决孩子的接送问题向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转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课后服务质量的关切和期待,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件大事。
如何满足群众对课后服务质量的关切和期待?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立足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合理设置课后服务课程。
坚持课程设置多样化。学校要针对不同的校情、教情、学情,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学校差异、学段差异、学生差异。要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选择,满足更多更高需求。
坚持课程内容的差异化。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提供分层、分级、分类的个性化服务。要强化与学生作业管理有效结合,合理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水平。要加大体育、美育、科技教育所占比例。
坚持课程结构合理化。要注重处理好文化课和拓展课的关系,切忌“一刀切”。对学困生,要重点在补习辅导上下功夫;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普、兴趣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补课,不得增加学生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