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老匠人徐信虎:红木家具别样“红”
2021-07-03 10:55: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7月2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卢营村中梨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段段由“灰头土脸”的木料,变成光鲜亮丽的红木家具,直抵人心。在其背后,每一个组合零件、每一件红木家具,需要每一道繁琐复杂工序,都渗透着人工的精心打磨、专心雕琢……

徐信虎在雕刻工艺竹子

公司“老匠人”徐信虎告诉记者,红木创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从业技艺,还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红木家具的生产,虽然可以借助电锯、磨光机等机械,但真正的精细活儿都要靠人工和手艺人的匠心。”徐信虎指着一把椅子的连接处介绍说,“关节转角全部采用手工榫卯工艺,这是最考验手艺的步骤,也是红木家具的文化精髓与智慧结晶。”

今年60岁的徐信虎已和木材打交道40余年。他出生在木匠世家,从曾祖父辈起,家里就做家具。从小耳濡目染的徐信虎,从19岁起就以家具制作为业。上世纪90年代初,徐信虎前往北京从事古建装修工作。受古色古香的文物家具熏陶,他喜欢上了传承红木文化。返乡就开始潜心钻研制作,一心一意做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有很多优点,它的工艺讲究,全是榫卯结构,但是足够结实、耐用。”说起红木家具,徐信虎就打开了话匣子,细心地为我们讲解。

现代风格的红木家具

檀木真国色,悠悠古韵浓。诞生于明清的红木家具,雕工精美、简洁大方,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一整套家具不用一颗铁钉,即使放置百年,依然不散、不腐。徐信虎说,红木之所以美,也是因为每一件红木家具来之不易,都凝集着匠人的心血,吐露着他们的情操、品德。

徐信虎文化水平不高,但丝毫不影响他学习钻研的劲头,看书、临摹是他长期坚持的爱好。“为了做好红木古典家具我买了好多书籍,看人家的结构图,看人家的榫卯做法,不断学习。”徐信虎说。传统家具制作,其制作工艺主要为榫卯,不用一枚铁钉,一榫一卯就能将木件固定住。这样的制作工艺让徐信虎无比着迷。

“对于中国榫卯结构,它含有艺术性、更有技术。这是传统家具文化在家居中的沉淀,得慢慢去学它,才能弄懂。开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这里边是有门道的。”徐信虎说。

插肩榫、圆腿夹头榫、燕尾榫……精准力道的组装工艺,巧妙连接的榫卯结构。“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红木头就会紧紧相握,从此红木家具就有生命。”在徐信虎的眼中,榫卯结构制作工艺是红木家具的灵魂,木材就是它的肉身。

红木古典家具

徐信虎所做的红木家具原料以印度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缅甸花梨等名贵红木为主。徐信虎说,因为木料贵,对于每一块红木原料,徐信虎都把它们当成宝贝似的,做到物尽其用,不敢浪费一丝一毫。每一次雕刻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更要沉住气、收住心处理木材。“做这事要有耐心,还得细心,更要有一棵素朴的匠心和审美观做好产品。”

临摹祥云雕刻图案

“你看我画的祥云,有哪些地方线条不流畅,你来修试试。细细地画,多临摹……”闲来无事画几幅雕刻图案,已经成为徐信虎和儿子徐铭繁消遣时常做的事。受他的影响,性格有些内向的徐铭繁也走上了父亲的“老路”,从事家具制作加工。为了让儿子更好地掌握制作手艺,徐信虎曾多次送他去外地进修。

“我年龄大了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就让儿子去东阳木雕厂进修学习了三年。现在他手工雕 、立体雕、浮雕、花等方面的设计、制作技术水平还算可以,但还得继续学习。学无止境嘛。”徐信虎笑着告诉记者。做了20多年红木家具,徐信虎已经记不清自己卖了多少件。因为对家具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中梨红木家具才得以畅销南京、安徽等地,成为经典。

销售达人徐慧线上直播

现在不仅注册了公司,他的女儿徐慧还开起了直播,在网上售卖父亲制作的家具。“他和弟弟负责生产,我就负责销售。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就想通过网络把我父亲的手艺传播得更广一些。”徐慧说。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古典红木家具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变身”能工巧匠、销售达人,依靠红木产业走上了富裕之路。

睢宁县魏集镇党委书记卢力表示,在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突出在服务游客、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三乡人才”工程引进、提升魏集的对外形象、完善文化节点、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扩大魏集镇红木家具产业对外影响力,推动红木古典家具、书画、工艺品等红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让红木家具“别样红”。(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王金贺 陈士洲 杨艳秋)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