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3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熊冬梅)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把实事真正办进百姓心坎里?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指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是一种承诺,要把办实事的主动权、监督权、评判权全部交给群众,要听民所需、救民所急、解民之困、除民之难。
百姓“点单”,线上线下齐发力
水蜜桃即将上市,看着眼前的“康庄大道”,时集镇郝湖村村支部书记郝其选心里舒畅极了。
这条原本坑洼不齐的水泥路,仅用42天时间,变成了9米宽可双向通车的沥青路,路灯、护栏、标志标牌、排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这条道路位于204县道,全长14.2公里,途经新沂市唐店街道、高流镇和时集镇,是附近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时集镇水蜜桃运输的重要通道。由于年代久远,路面破裂,坑坑洼洼,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及货物运输。这条道路,也一直成为郝其选心中的一块“心结”。
新沂市交通运输局经多次摸排调研及民意走访,最终确定把修好这条路当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经过试验,该条道路大部分路基承载力足够强,路面破除后,可以直接在原有路基上铺设水稳和沥青,局部路基承载力不够的,可采取换填、补强的方法。施工期间,该局派出多人和群众代表专门负责施工协调和质量控制,督促施工单位优化流程、提高施工效率。短短42天的时间,道路工程全面完工,同时在道路两侧栽植了枇杷、乌桕、榉树和雪松等绿化树种,将其打造成特色景观大道和产业大道。
新沂在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坚持条条渠道汇民声,才能让百姓热情参与。百姓如何“点题”?线下通过走访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线上新沂融媒客户端设有“我为群众办实事”征集,目前已经征集群众意见一千多条。
全程透明,每一步让群众看得见
群众点出了民生问题,政府部门如何应答?新沂市让责任部门单位先出具“书面答卷”,接受群众的点评,然后“按图施工”,全程透明。
手机尾号为3658的郯城市民以及网友“红心果”等群众“点题”:连徐高铁开通后,郯城居民到新沂乘坐高铁需求日益增加,两地往返群众大多通过传统班线,乘车前必须进站购票,在车站候车时间较长,而且只能在站内上下车,希望开通“直达”新沂高铁站的班线。
新沂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新沂汽车站,联系上郯城的两位群众,安排专车现场往返确定停靠站点后,决定开通从新沂高铁站到郯城汽车站的直达班线。商定班线全程共设高铁南站、中专校、郯城汽车站等8个上下客站点,初步日发班次11班,每日运营时间为6:00至16:05,发班间隔约60分钟,后期将根据需要再行调整,乘客可就近选择站点上下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截至目前,新沂首批确定了146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物业、道路、农贸市场改造等,逐一制定任务、人员、进度、时限、效果“五张清单”,便于群众监督。
注重长效,办实事“由点扩面”
墨河街道新段村新兴巷因地势低洼,排水管道破损严重,一遇雨天路面积水严重,给市民通行带来不便。为彻底打通“堵”点,在“我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新段村听取群众意见,多次组织村民及党员干部到现场调研,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并拿出具体整改方案。目前,该巷道整改工作已完成60%。
“我在这住了有二十多年了,以前一下雨,路面就会积水很深。现在下水道一改,管道通了,我们生活也更方便了。”看着改造中的下水道,新段村村民张元通高兴地说道。
除新兴巷以外,新段村还对辖区内的车道巷、居民点、侯墩三个自然村庄的下水管道进行疏通,对破损严重的路段重新铺设,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排水问题,还提升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环境。
由一个村的事扩展到三个村,有的事更是扩展到全市。
唐店街道双山村有多家服装企业落户,村里年轻人大多在企业打工,经常要上夜班,以前村里的公路没有灯,给夜晚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群众提议“村里可否安装路灯”。
对此,街道、村两级迅速筹集资金,解决了该问题。同时唐店街道把群众安装路灯的诉求向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在全市层面实施“明亮乡村”工程,计划在各村主要道路安装路灯1000余个,年底基本实现20个村全覆盖。
如同“明亮乡村”一样,目前,新沂已完成37个规划发展村庄(集聚区)生活污水治理、村庄道路“户户通”、自然村公厕建设等十多项实事“由点扩面”,真正将为民办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