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0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付子涵)每天下午四点半,新沂市草桥镇堰头村党总支副书记王远全都会准时回到家里。不为别的,只为一群留守儿童。原来他自费在家中开办“四点半课堂”,免费为孩子们做课后辅导。
“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孩子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出路。”这是王远全反复考虑的问题。为此,他联系党员志愿者一起分析全村留守学生现状,制定课程表、排好时间段,每晚实行两轮一小时辅导制。如今,王远全家的“四点半课堂”已从最初的2名党员发起、3名学生参与,变成了如今的16名党员教师志愿服务、96名留守学生受益,得到了全村的一致好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沂市立足强根铸魂,面向村(社区)“两委”成员,开设“党史学堂”,依托淮海战役窑湾战斗纪念馆、宿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马陵山红色文化教育园等红色基地,组织村干部参与体验式党性主题教育活动,在重温红色记忆中强化理想信念,让“红色”成为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的“主打色”。
在此基础上,新沂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中开展“新班子新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新班子以实际行动回应百姓诉求,以工作实效回馈群众支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新班子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将党史学习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学党史赋能量、办实事增信念。
“别看花生还没收获,可早都有主了”,说话的是棋盘镇祈元村支部书记薛松。祁元村系典型的丘陵山区,过去一直延续“油菜+花生”的种植模式,但高量产却没有带来高收益。针对群众这一诉求,支部书记薛松带领村干部调研考察,寻求解决之策。最终确定了“深挖生态优势、放大品牌效应”的思路,精品花生、优质菜籽油被装进设计特色的礼品盒中,并有了品牌LOGO。在通过抖音直播售货,微信群共享下单,对接商超线下销售,终端销售进小区等等模式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在当地农民看来不起眼的山地小花生、丘陵菜籽油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产品,自去年直播带货大获成功之后,今年更是开启了预定模式,春花生还未播种,就已经有很多笔订单提前预定,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了,也为小山村的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不仅是直播带货,在瓦窑镇袁林村,党支部委员贺泳方则直播带起了风景。从返乡大学生到当选支委,到村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袁林村的蔬菜大棚多、产量高,种植户的收益却不高。对此,他另辟蹊径,他将眼光转向村里的生态风景,通过在村庄内拍摄汉服写真、视频等上传到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袁林、走进袁林,由此也成为拉动农产品销售的红招牌。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新班子“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民办实事的践行能力得到提升,截止目前全市村“两委”成员累计走访群众3.6万人次,领办民生实事1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