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在徐州经开区徐庄镇吴集村有一位特殊的“一把手”,每每提起他,村民们总要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吴集村老党员李道明,“老李呀,简直就是我们村的活雷锋,以前打仗的时候还上过战场呢,后来退伍了。这些年只要村里有活动,一定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还资助十几个贫困学生上大学。他只有一只手,我们都叫他‘一把手’。”吴集村村民在对他的称呼中融入了信任与尊敬。
舍生忘死,战场上冲锋在前
李道明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使小小年纪的他在心底萌发了“参军入伍,保卫国家”的种子。1969年4月,刚满18岁的他,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和信念,毅然申请参军保家卫国。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战术训练认真刻苦,1970年9月,刚入伍一年半的他就因为表现优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战场上,每一场战斗,我们战士都有可能流血牺牲,作为党员就要舍生忘死,冲锋在前,要做勇士,不当怂兵!”他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信仰,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入党后的第二天,就主动申请参加抗美援越战争,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在为期3年的援助中,他主要承担开山洞和铁路维修任务,经历过大小几十余场战斗,5次荣获连嘉奖。
在一次战争中,李道明的左手掌不幸被手榴弹炸掉,“上了战场就要不畏生死,我们当时都是这样的信念,所以我们中国军人让敌人害怕,虽然我的手残疾了,但是我从没有后悔过,因为这是我战斗的证明!”当李道明向孩子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时,他语气坚定,充满自豪,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那种笑容是只有经历过时间随洗和风霜雨雪才能沉淀出来的,那代表的是他的初心,他一生的追随。
心系儿童,退役后永葆本色
1977年12月,李道明退伍复员回到家乡,脱下了不舍的“戎装”,换成了“农装”,虽然角色变了且身患残疾,但他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坚定如一,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践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终身”的朴实承诺。他资助1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这些钱都是他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而他自己却住在条件简陋的瓦房,不讲究吃,不讲究穿,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的做法让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他喜欢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牵头组织成立红色基因宣讲团,开展“革命薪火代代传”活动,把红色故事讲给村里的孩子们听。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他的话语给予孩子们精神的洗礼,他告诉孩子们要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将红色基因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而感动。“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孩子们,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李道明如是说。
初心如磐,抗疫中满腔热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得知吴集村防疫卡口需要人员值班时,李道明第一时间亮身份、树党旗,发挥尖兵作用,请战出征:“我是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兵,保卫村民是我的责任,请组织给我参战机会。”饿了用泡面充饥,24小时在岗在位,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为构筑防疫“护城河”提供坚实保障。在李道明的感召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来。他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险的精神,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点赞。

战场冲锋在前,扎根基层为民,只为了入党时的那句“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铮铮誓言,李道明用一名优秀老党员的情怀于平凡中镌刻初心,成为村民心中的一颗“闪闪红星”。(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