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厚植为民情怀,“绣”出社会精细治理新图景
2021-01-21 08:51: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王璇

城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地方考察、全国两会等场合,他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反复强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回顾“十三五”,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紧紧按照“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的指导遵循,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聚力打造新时代“精管善治”城市管理新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打造更加文明、宜居、幸福、美丽的城市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工作重心

强力破解城市管理短板难题

深入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制定《徐州市城市管理系统疫情防控“五严格五不准”“十加强”工作举措》,强化环境卫生清洁消杀处置。全方位加强抗击疫情宣传,利用市区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抗击疫情公益广告,制作设置宣传条幅、宣传展板1000余处;在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上制作发布城管系统抗击疫情工作动态信息,配合辖区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不断强化扬尘防治监管。推进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及定向挖潜专项整治,加强重点扬尘污染问题通报、督办。组织市区各类建筑工地签订承诺书,推进落实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坚决打击无运输资质“黑车”,加大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颁布施行《徐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规范我市建筑垃圾处置行为。完成第二批次219辆渣土运输车辆智能化改装和徐州市智慧渣土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升级,施行渣土运输电子联单机制,市区新型环保渣土车占比达100%。开展市区建筑垃圾夜间运输“百日攻坚”集中整治。结合新一轮环卫保洁市场化,将道路扬尘治理成效纳入合同管理,运用雾炮抑尘车、道路强力吸尘车,对主城区15条主要干道进行抑尘和冲洗作业,共计作业3632趟次,市区建成区道路机械化作业率已达90%以上。

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发放宣传材料30余万份,组织培训活动280余场次,设置垃圾分类公益广告1000余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500余篇次,印发《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10万册。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及“三定一督”,完成市区1555个居民小区、3434处“四分类”集中收集点建设,基本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动实施厨余垃圾“两驳一运”,建设67处家庭厨余垃圾归集转运点。提升生活垃圾终端分类处置能力,建成徐州市第二焚烧厂,市区生活垃圾已实现“全量焚烧”。健全生活垃圾制度保障体系,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基本建立,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稳步提升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按照“五净三无三通一明一好”标准和省住建厅《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养护规程》要求,细化制定我市公厕精细化作业标准,在市区各类公厕中推广执行。对市区891座城市公厕和580座社会对外开放公厕全面实施公厕建设提质改造和长效化管理。

立足标本兼治

精心优化百姓生活环境

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对建成区内烧烤摊点全面规范整治,共普查市区烧烤店519家。以创建“平安校园示范校”为载体,采用“2+ N”护学模式,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园博会市容环境秩序保障,对市容秩序、环卫保洁、工地管理、道路修复养护等方面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加强疏导点及便民服务点管理。科学设置临时便民季节性销售点,在市区设置478个“夏季西瓜便民直售点”、180个“节日喜庆物品销售点”。全面整治便民疏导点,对市区现有71个疏导点采取取缔、管理提档升级、设施完善、全面改造等方式分类整治。规范“五小便民服务点”管理,统一制作车体供业主使用。做好疫情期间外卖区设置管理。

抓好环卫精细化管理。完成新一轮环卫保洁市场化招投标。认真抓好第二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完成环卫保洁车辆加水点改造,对市区35处道路保洁车辆加水点进行标准化改造。做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和整治,累计查扣非法收运车辆650余辆。继续做好环卫保洁市场化专业监督考核,全面排查作业断档区域和各类潜在隐患。进一步完善环卫第三方监理和社会监督工作,努力提高市区环卫保洁质量。

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承载力。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城市道路畅通工程、生态文明提质工程、“无废城市”创建等四大类38项城建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全面推行市管道路“路长制”,推进道路精细化管理维护,积极开展徐马线路道路专项巡查、地铁导改范围道路专项巡查、窨井盖专项巡查等,对发现的道路病害进行全面整治整修。规范完善城建重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原材料供应商备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城建重点工程质量检测、验收力度。先后对九里山修复工程等5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展施工过程质量抽检;对西阁街等54条日常养护维修的道路进行实体抽样检测,有力保障了各类工程建设质量过硬、经得起检验。

着眼常态长效

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

强化城市长效管理考评。依托市数字城管系统,对全市6个区、54家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及40家市职能部门及部省属责任单位实施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实现考核全覆盖、全时段。定期召开专题点评会议,组织召开数字城管系统运行分析会,编发《徐州市城市长效管理考核情况通报》,并在《徐州日报》上公示各单位考核成绩、排名,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愈加健全。

规范停车设施建设管理。联合市交控集团,共同开发建设市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停车、智能化缴费、标准化服务及线上化备案等多种功能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公园、学校、医院等国家公益性设施区域,保障停车泊位持续性供给,稳步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全年累计新建停车场101个,新增停车泊位45348个。大力推广共享电动自行车项目建设,已在市区范围内分区域分批次建设站点470个,投放车辆1.5万辆,进一步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

提升综合执法监管效能。进一步健全执法大队与各区街道办事处之间工作衔接运行机制,集聚市、区两级执法管理合力。加强综合执法监管考核,按时汇总、核算、通报考核成绩,努力营造争先创优浓厚氛围,提升片区综合执法监管效能。突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正确履行行政执法责任,在提高案件数量的同时,切实把握案件办理的质量;落实经常性执法培训制度,不断补齐执法办案短板。

强化违法建设治理。加大对违法建设治理全天候督察、巡查力度,彭鹰空中巡查大队共计巡查100余次,飞行时长约1500分钟。加大处罚力度,将工作落实不力的部门纳入城市管理长效考核,进行连续扣分处理。2020年是住建部违法建设治理五年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5年来,累计拆除新增违法建设11.52万平方米、存量违法建设327.55万平方米,全面超额完成住建部违法建设治理五年专项行动目标任务。

规范制度建设

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抓好党建工作。制定《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工作方案》,开展“打造区域样板、机关争当先锋”大讨论。市城管局机关党委、基层支部先后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党支部阵地、党员发展、党费管理、换届选举等工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员覆盖率100%,参与度90%以上。开展创先评优活动,全局共有27名党员、7名党务工作者被通报表彰。积极推进“一支一项”、“双联双促”,以党建引领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创建“百姓城管”党建品牌。

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坚持从制度入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制定《徐州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核办法》《徐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办法》《徐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与检查主体,公示涉企行政处罚信息1366条。进一步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共公示一般程序行政处罚信息数据3363条,行政许可信息数据399条,信用修复69家企业。推行行政执法数据共享,完成“互联网+监管”平台以及省执法平台对接。完善行政处罚程序及执法案卷管理制度,针对性开展规范化建设星级单位创建、队伍管理提升年和“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整治等活动。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制定出台保障施工企业稳定生产八项工作措施、市城管局“利企便民”系列改革举措。开展服务企业走访座谈活动,实施“一企一策”。开展城管队员进商户“双带双走”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商户实际困难。2020年,共走访服务企业251家,召开座谈会55次,征集问题意见建议118条,梳理突出问题75个,解决问题109个。落实优惠政策,规范涉企收费,共61家企业享受减免政策从中受益,共减免费用888.7万余元。

开展执法队伍督察。健全日常巡查、专项督察、视频督察工作机制,采取暗访专查、联合督察、互督互查、错时督察等方式,对城管执法人员队容风纪、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察考核,强化约谈督办,共下发各类《督办单》65份。

城市治理终究是人的治理,城市的核心是人。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望“十四五”,徐州市将健全“大城管”体系,深化“百姓城管”品牌建设,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