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自1983年12月8日《统计法》颁布实施以来,统计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走过了37个春秋。37年来,《统计法》充分保障了统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当前,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区统计局一班人大力弘扬“登高望远、勇毅精进”的泉山精神,紧紧抓住统计工作“真实可靠、不出假数”的这一基本点,努力深化提升依法治统水平,不断开启全区统计工作新征程。
一、努力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统计工作不止是统计部门一家之责,而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相关部门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在泉山区,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推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一是压实责任共同抓。针对全区统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不足,全局按年计划月安排认真分析,详加论证,积极推动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统计工作的意见》、《泉山区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第6统计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意见》、《泉山区党政领导干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等政策文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数据”的原则,迅速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二是树立权威科学抓。将统计工作纳入各街道重点工作任务考核、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将领导干部是否存在重大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从而凸显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地提升了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持续不断夯实全面覆盖的“基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统计力量得不到保证,统计工作就失去了立足点。泉山区统计工作以有为换有位,人员配备、组织网络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一是健全统计组织网络。尽管全区编制十分紧张,但区统计系统人员力量还是得到不断加强。区统计局、区普查调查中心先后核增人员编制13名,并每年招录补充人员力量;增挂统计执法监督机构的牌子,增设统计执法监督科。全区14个街道、两个园区统计站点全面足额配备至少3名工作人员,其中40岁以下人员占比近87%,本科学历占比达93%。持续强化首席统计员制度,保持各板块统计人心稳定。专项招聘16名聘用制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到基层统计一线,平均年龄31岁,成为全区基层统计的生力军。二是加大综合培训力度。坚持“统计月讲堂”每月开讲,制作《依法统计、规范统计》教学视频,全面铺开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操作规范培训,确保新进统计人员、新增规上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线上线下“全覆盖”。自年初以来,全区组织大小统计业务培训数十场,对4000余人次进行了培训。
三、更加注重打造改革创新的品牌。经济工作日新月异,统计工作也必须常干常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一是创新开展普法宣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平台在各个层面创新普法宣传,认真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借力蓝湾商务港园区平台,建设“统计法治广场”,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把“统计法进党校”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强化统计法律法规学习;落实会前半小时学法制度,利用全局各类业务培训、工作会议进行统计法律法规学习;组织发动系统内外人员参加国家局线上竞赛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宣传互动;结合人口普查,联合街道举办“统计开放日”、“统计法宣传”等现场活动,并通过电视台专题采访、在线直播等形式扩大宣传效果,统计知识、统计法律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在全市树立起了泉山统计法宣这块金字招牌。二是努力构建“大统计”格局。一方面,推动成立全区统计工作委员会,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职能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和统计工作职责落实,保证统计部门充分掌握在建、新建项目进展,企业纳税、新注册、新入驻等情况,着力解决漏统、瞒报现象,确保达标企业及时进库列统。另一方面,实施党建+“精准帮扶”、党建+“宣传解读”、党建+“能力提升”、党建+“监测预警”四大创新项目,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定期走访、回访调查对象,对统计数据有异常、工作有困难、人员变动频繁以及新开工项目、新入库企业采取“四必访”,上下联动,强化在统企业的跟踪监测服务。(作者为徐州市泉山区统计局局长鲍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