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杨万豪 马晨
今年以来,徐州云龙区积极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通过管理布局、权限编制、审批服务、指挥调度“四位一体”,全力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全区9个街道职能整合、机构设置及人员调整全部到位,全面推广“1+4”改革经验,形成“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治理结构,改革效能已经初步显现。
管理布局“一张蓝图” 机构设置更有效度
作为党政机构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街道层面机构优化迫在眉睫。云龙区秉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依据地域范围、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分类在街道设置7至8个职能机构,涵盖党的建设、综合指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综合执法、安全生产、建设管理各个方面,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协同并重发展。
“改革以后,全区街道职能机构由原来的72个减少到现在的66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6个减少到现在的9个,精简率近50%,机构的有效整合提升了基层工作实效。”云龙区委编办主任李燕表示。
权限编制“一并下沉” 街道履职更有力度
改革成果如何落地,赋权赋能倍加重要。云龙区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按需下放”原则,将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等领域79项审批服务执法事项赋予街道承接行使,着力破解基层“车大马小”“责大权小”等问题。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建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伴随着管理权限的不断下放,配套保障机制刻不容缓。云龙区累计下放全额事业编制102名,用于加强基层一线力量,编制下沉力度前所未有。同时针对性加强街道重点机构的人员力量补充,今明两年街道共计招录全额拨款事业人员54名,重点补充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重点机构。此外面向社会招聘网格员、社工、城管协管员189名,用于加强街道社区工作力量。
云龙区骆驼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强说,改革后骆驼山街道着重能力素质,调整15名业务骨干到为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指挥中心3个重点机构新的岗位上,做到了人尽其才。
审批服务“一站到底” 服务能力更有温度
“以前领救助金,一时半会很难完成,街道要向上级申请,现在我们在(为民服务中心)大厅就可以办完了,又快又方便,这是政府方便老百姓的好事儿”。近日,在彭城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办理完业务,领取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的辖区居民卜庆斌如是说。办事的方便得益于基层“三整合”改革,区级部门下放的9项审批服务事项、可办理的56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为民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前台接件、后台审批、一窗发放。
云龙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聂明表示,“云服务、龙速度”并不是一句口号,我们一直将审批服务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后,我们更是派出区级30余名业务骨干采取集中授课、驻点指导、线上交流等形式对街道开展业务培训,让改革真正落地见效。
指挥调度“一体平台” 互联互通更有速度
“昆仑社区网格3片区,你好,这里是汉风街道综合指挥中心,刚刚收到群众通过‘平安云龙516’微信公众号上传的‘随手拍’事件,反映唐盛路与太行路交叉口东南角有店外经营情况,需要你前去查看核实。”
“收到,马上处置!”
这是汉风街道综合指挥中心正在使用一体化平台日常调度工作,如今这已成为云龙区各街道基层“治理”变“智理”的一个典型缩影。
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全面整合,如何统一指挥管理是关键。云龙区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构建集实时监控、信息归集、研判预警、协调联动、督查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区街两级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拓展对接“12345”政务热线、数字化城管等市级系统,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管理”,确保基层管理事务在一个平台信息归集、发现问题、协调联动,凸显了基层治理集成化管理优势。
“三整合”改革如刃,直切治理体系神经末梢,多年管理方式的一朝突变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管理有效度、下沉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联动有速度”的工作方式,不断提升着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云龙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郭长青表示,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对全区9个街道和10余个区直部门的联动调度,做到“上下条线,一网汇聚”,彻底改变了以往多条口重复管理却又责权不清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能。
“改革永远在路上,云龙区将持之以恒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更加科学合理、便捷高效利民的机制体制,有效提高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工作能力和水平,把企业群众关心的事情在基层办好、在家门口办好,不断将改革成果转化为企业群众满意度。”云龙区委书记朱明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