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三乡工程”助推2500余名徐州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就业
2020-12-04 12:51: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每天都住农庄不走吗?”“都住这儿。”“不嫌农村苦?农活累吗?”“苦中有乐!”

当创业的方向沿着乡情的方向行走,一路播撒的将是宜人的芬芳。

一年多以前,丁松还是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去年,他乘着徐州实施“三乡工程”的东风,回到家乡铜山区棠张镇,投资休闲观光农业。

在流转近200亩土地后,丁松开始打造他的农业庄园——果果部落,很快带动周边100余人进园务工。仅仅7个月,园区已建成温室大棚3万余平方米,去年12月,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在园区挂牌。园区内,大棚里的番茄、芹菜长势旺盛,棚外农机声声鼎沸,正在进行油菜田的土壤翻新。为保证农产品质量,丁松专门从内蒙古购进了大批羊粪,用来改良土质有机化。在园区的制高点,成批的工人正进行观景台的打造。登上即将建成的观景台,丁松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形成一片花海,既可赏花,同时也可将花制成花茶,销住江浙沪等地区。走进仓库,大片的皇菊花正在地上晒干。

“刚开始觉得流转的土地多了,现在越干越觉得地少!”对于未来,丁松信心满怀。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据徐州市委农办政策和改革处处长梁虹介绍,徐州实施“三乡工程”以来,截至11月24日,全市推动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下乡3000余人,领办项目63个,累计吸引2500余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就业人数超过5.2万人;推荐3000余名优秀返乡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各地按照《徐州市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了能人返乡奖补激励政策,对符合要求的返乡创业人员实施购房、金融、财政等奖补激励。市、县相继举办各类返乡创业就业活动,通过聚焦乡情主线、搭建科研平台等,吸引更多人才、能人投入发展农业农村事业。

人才下乡、能人返乡给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跃进村新技园蔬菜合作社,社长陈孝坤是远近闻名的“番茄大王”,他培育的水果豹纹番茄是“网红果”,大棚也实现了机器换人。他告诉记者,通过实施“三乡工程”,镇里的休闲农业实现了聚合效应、鲸吸效应,能人越聚越多,园区越做越大,思路越来越新,这群归雁将和这片热土一起腾飞!

记者 思祥 通讯员 翠侠

标签:园区;返乡创业;番茄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