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州供电公司:“小康电”照亮“脱贫路”
2020-11-20 12: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赵超)“葛书记,跟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村里最后几个低收入户的工作问题也全都解决了,以后他们每月都有固定收入了!”11月12日一早,新沂瓦窑镇大山村村书记池飞鸽就打电话给即将离开该村“第一书记”岗位的葛浩报喜。

作为一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徐电人,新沂公司员工葛浩用两年时间交上了一份让村民和组织都满意的答卷。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徐州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公司扶贫工作部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电网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帮扶三个方面入手,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项目和样板品牌,走出了一条富有徐电特色的扶贫之路。

电网建设织出“好生活”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徐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干部员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各薄弱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充足电能。

“现在电力服务更好了,我今年打算再建两座大棚,电工师傅给我们帮了大忙!”位于邳州市车辐山镇龙湖村的种植户王炳志说。3月份,为保障该基地扩建需要,邳州公司组织人员连续施工,9天就完成了老旧变压器移位,新增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更换3000米低压线路等工作,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工作需要近1个月。

在邳州,像王炳志这样的大棚种植户超过300户——邳州全市大棚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销售额达1.3亿元。大棚种植业红火的背后,“安心电”正是这300户种植户的“定心丸”。近年来,邳州公司完成农网低压台区改造3305个,新建中低压供电线路955条,为农民生产高附加值农产业提供稳定电力。

充足电为农业生产“开了路”,同样也为百姓的生活“添了彩”。

在新沂棋盘镇杨庄村,一排排石砖粉瓦德欧式小院整齐排列,狭窄的乡村土路变成宽阔的柏油马路。而曾经的杨庄村,则是“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脚泥”。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电力保障对民居建设的推动。2018年至今,新沂公司为杨庄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投入资金330余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7000多米,400伏线路8000多米,改造5台变压器,户均容量从原来的3.2千伏安提升至6.1千伏安,大大提升了居民供电可靠性。

针对当地经济薄弱地区居民用电情况,徐州各县区供电公司积极作为,积极投身农房改造和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协助政府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全力改善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一台台变压器、一条条供电线,是供电企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添加的砝码。“十三五”以来,公司共投入42.11亿元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其中对10千伏配电网投资27.59亿元,400伏低压电网投资0.9亿元,有效解决了了农村地区用电“低电压”“卡脖子”等现象,为打赢脱贫攻坚打牢了基础。

产业发展书写“致富经”

“有了这综合能源,以后可以大胆的搞水产养殖了!”11月21日,睢宁县庆安镇杜巷村村民王保文对前来维护该村荷塘专用光伏发电设备的睢宁公司员工说。

杜巷村是睢宁的经济薄弱村,该村东靠苏北最大的人工水库庆安湖,水资源丰富,村民大都以养殖莲藕作为特色农业。

扶贫产业可续发展,就要向绿色产业转型。在得知村民养殖困难后,睢宁公司为杜巷村制定了“户用综合能源”电力特色帮扶项目,该系统分为光伏、风电、储能三大部分,发电自用,解决了该村千亩水产养殖基地的用电问题,每年可为农户降低用电成本约1.5万余元。

除了技术力量对经济薄弱地区进行产业帮扶,公司还充分利用手中的客户资源“牵线搭桥”,帮助解决销售问题。

王集村是贾汪的经济薄弱村,村民收入以种植草莓为主,由于疫情影响,草莓采摘和收购市场行情都不乐观。

今年8月,贾汪公司利用手中掌握的用户资源,帮助该村与当地著名的饮料公司—玲珑泉饮料公司“牵线搭桥”,销售了草莓4万斤,并帮助双方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草莓销售问题。

光伏扶贫是也是产业扶贫的重点。今年年初,贾汪公司推动光伏企业与区政府合作的光伏发电项目落户王集村,并募集了2万元扶贫资金,帮助该村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截至目前,该村的光伏系统累计发电7.5万千瓦时,上网电量6.8万千瓦时,村民增收近3万元。

徐州供电公司还通过对接经济薄弱地区,以消费拉动扶贫产品内需,提升贫困地区产业活力。各级工会、职工食堂根据采购需求,结合国网公司定点扶贫“四县一区”和挂钩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名单,累计消费金额超300万元。

大山村有机稻米、兴化红洋葱……如今,徐州供电公司购买的贫农产品陆续出现在公司系统员工的餐盘里,“以买代帮”成为公司扶贫的“常规武器”。

定点帮扶点亮“小康路”

“葛书记,村里鱼塘前两天起鱼了,多亏你才有了大丰收,村民们让我带几条鱼来给你尝尝鲜!”11月16日,大山村特种水产养殖场的负责人丁涛带着几条鱼对新沂公司驻该村“第一书记”葛浩表示感谢。

今年3月,大山村小山组200余亩特种水产养殖场变更养殖项目,但由于地处偏远,附近没有为制氧设备供电的电源点,鱼塘无法养殖罗非、鲢鱼等经济价值高但需氧量高的鱼种,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葛浩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新沂公司汇报,该公司第一时间帮助大山村完成了供电台区的迁移工作,又为其搭建了1300多米低压线路,解决了用电问题,有了供电电源后,该鱼场每年可增收50余万元。

扩大“大山梨”种植面积、帮助有机稻田“油改电”、打开大米销售市场.......葛浩在大山村的两年时间内,该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村民人均收入提升了近2000元,全村30余户贫困户集体脱贫。

像葛浩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徐州供电公司一共有4位。此外,公司还在全市27个经济薄弱村派驻了10支帮扶工作队,29名员工以“帮扶工作队长”的身份战斗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世界屋脊、新疆边城都有着公司员工的身影。10月19日,由该公司跨省调拨的332.25万元物资到达乌鲁木齐市农十二师兵团,将运用到改善农村电网的建设项目中。

实现脱贫,既是物资的角力,也是思想的对垒。9月22日,徐州供电公司员工黄蔚一行来到西藏公司开展为期5天的基建专业管理专题讲座。这是他们作为“个人后援团队”协助援藏员工马超完成培养西藏公司基建管理力量任务的重要举措。

为更好的完成援藏扶贫攻坚任务,做到“人走经验留”,马超在完成“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建任务的同时,还先后帮助西藏公司编制了《十四五基建规划》《工程量化考核办法》等工作标准,开展了多期培训班,将多年来的管理经验倾囊相授。

近年来,徐州供电公司为14名援藏扶贫骨干量身定制后援团队,团队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通过线上联系、短期现场协助等方式,为前方援藏员工给予技术支持,使援藏工作从“单打独斗”变为“团队作战”,形成了“一人帮扶 公司支撑”的集群效应。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