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美好规划建设美丽乡村 徐州启动“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
2020-10-31 21: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日徐州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张洪武)党的十九大指出,做好村庄规划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性任务,是解决乡村发展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智力资源优势和特点,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10月30日上午,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主办,江苏省土地学会、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协办的“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在徐州启动。

江苏美,乡村必须美。实现乡村美,需要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引导,需要凝心聚力推动共谋共治。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对于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导和促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自9月18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江苏省“规划师下乡”活动倡议书以来,社会各界反应热烈,报名踊跃。截止目前,共收到53家相关规划院校、规划编制单位,83个团队,总计约440人报名参加,实现了全省帮扶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全覆盖。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孔海燕在致辞中表示,美丽乡村,离不开美好规划。乡村规划就是要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美丽田园乡村”这个全新命题。基层农村是检验能力的广阔舞台,也是锻造能力的“大熔炉”。希望广大规划工作者发挥好规划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推动乡村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为美丽江苏建设“添彩增色”,打造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

启动仪式上,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孔海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李闽,徐州市市长庄兆林、副市长赵立群,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长张鑑,江苏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田学明上台共同启动“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来自省内5个代表地区的乡镇国土所、基层村和规划师下乡团队党支部书记上台签订“村企同行,共绘苏乡”党支部结对共建协议。

30日下午,省自然资源厅孔海燕书记、李如海副厅长、李闽副厅长赶赴丰县,与徐州市委副书记徐大勇及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丰县等有关领导,共同为全省首个“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服务工作站“丰县孙楼街道工作站”揭牌。

作为一名乡村规划师,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的彭锐认为这份职业带给了自己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乡村规划师来说,我们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谋划者、实践者和宣传者。大家扎根乡村一线,只有深入田间地头,多听、多看,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才能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所求,准确掌握基层的发展诉求,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贡献绵薄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门做规划,突出公众参与,规划采用村民看得懂、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提炼出有利于村民认同、便于执行的简易成果。结合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引导适度相对聚集。突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湖畔槐园、鲤鱼山、紫山等一批农村社区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结合实施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采用留白用地、点位控制和机动指标等弹性管控方式,保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需求,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乡村,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三是坚持塑造特色。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充分挖掘保护村庄的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注重产业谋划,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现乡村的产业化发展,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

2019年,徐州市完成了全市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审批、备案工作,覆盖市域2202个行政村、9550个自然村。今年启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按照“按需编制、急用先编”原则,优选15个村庄作为编制试点,同时结合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共开展94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统筹安排各类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了科学指引。

“高质量规划是城乡高标准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完善镇村规划体系、提升镇村规划水平摆在优先位置,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方向。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体系构建和乡村振兴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宣东如是说。

标签:
责编:张良琴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