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徐州提升开放质量水平,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2020-10-25 11:13: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徐报融媒记者 郑微

10月27月至28日,我市将举办“2020中国徐州第二十三届投资洽谈会”,与发达地区、先进行业、优秀企业深入对接交流,充分展示我市综合投资优势和近年来招商引资成果,开展经贸合作洽谈、项目投资推介、优势产业对接等,集中推动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谋求合作共赢。后续相关活动将持续到11月中旬。

发展总是与开放相伴相生,开放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了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双向开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近年来,徐州一方面不断强化区域合作与交流,主动对接,强化合作,积极发展跨区域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加快“徐州号”中欧班列、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等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进一步提升开放质量和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加快“走出去”步伐 招商引资不断强化区域合作与交流

在当前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徐州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深入推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凝聚起招商引资和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

从4月份起,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徐州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启系列精准招商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从粤港澳到长三角,从京津冀再到珠三角、闽南等重点区域,洽谈项目、推介徐州、深化合作。今年以来,共拜访龙头型、行业领军型和总部经济型企业70家,洽谈推进100多个产业层级高、引领作用强的重点项目。通过密集开展的系列精准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快扩大对外开放步伐,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同时,为更好更大力度地促进项目尽快注册落地,我市实行市级领导包挂精准招商重点项目制度。从全市精准招商项目中精选了70个重点项目,由33位市级领导包挂,全程指导、强力推进。目前,已签约项目33个,其中完成注册11个,开工建设9个。在即将举办的“二十三洽会”上,将重点邀请精准招商活动拜访企业嘉宾回访,包挂市级领导将与招商重点项目嘉宾充分交流对接,面对面深入推进包挂项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复杂,招商引资难度不断加大,但我市“云端”起跑,不断创新突破招商方式,较往年相比,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突破性进展。面对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受阻等难题,我市开启实施“云招商”“云服务”等举措,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同时建立“无线服务先锋队”,招商人员强化网络化服务水平,为客商提供领办、代办等专业化、精准化不见面服务。在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后,随即转变招商策略,境外招商仍以“屏对屏”为主,境内招商则调整为“面对面”拜访为主,全面开展走出去点对点精准招商活动。

在经历了“云招商”、全力开展走出去和市领导率队赴重点区域精准招商三个阶段后,目前,我市进入第四阶段举办大型综合招商活动。在此次“二十三洽会”上,将全面展示前三阶段招商活动成效,突出今年以来开展精准招商、推进招大引强实施“招商引资1号工程”建设和市级领导包挂推进招商重点项目等创新举措,集中推介一批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基建、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优质项目,加快推动招引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徐州开放新阵地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那么开放平台的建设就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早在2016年5月,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开放型经济存在的弱项短板,鲜明提出了打造“十大开放平台”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徐州市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立体化”的双向开放平台体系。4年来,我市基本补齐了多年开放型经济制约短板,推进了平台经济发展,为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增长动能。

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是沿海港口功能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延伸拓展,对于加快各类要素集聚、提升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年,徐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2020年度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六大类共68项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已经明确,建立项目化、工程化推进框架体系正加快推进。

徐州中欧班列作为我市“十大开放平台”的重要内容,是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核心载体。2019年1月18日上午11时15分,在徐州货运中心铜山货场,随着一声响亮的火车汽笛声,一列50节车厢,满载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等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出口货物的集装箱班列缓缓开出货场,向6700公里外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驶去,标志着“徐州号”中欧班列(徐州—莫斯科)实现首发。徐州双向开放征程翻开了新篇章。

首列中欧班列自2015年12月22日开通以来,我市经历了探索启动、低密度运行、加速发展阶段,不仅成为徐州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落实省委加快建设国际陆港的重要依托。2020年,徐州中欧班列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紧盯年开行300列工作目标,立足稳外资稳外贸工作要求,加强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和通道保障举措,使徐州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8月底,“徐州号”中欧班列今年已开行246列,累计开行551列,累计贸易额7.842亿美元,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渠道。

构筑“双向开放”发展新格局交出亮眼“成绩单”

构筑“双向开放”发展新格局,是徐州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必然选择。事实上,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我市对于“双向开放”的探索与行动,早已在路上。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十三五”以来,一批制约徐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获得突破,省级以上开发区从12家上升到16家,总量位列全省第三位。2019年,徐州经开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中位列第25位。徐州综合保税区、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先后建成并陆续发挥作用,2020年一季度徐州综保区进出口实现19.2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量。

一批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优势动能不断集聚。鑫华半导体多晶硅、金荣泰天丝、九旭海天新药、开沃新能源乘用车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落地投产,卡特彼勒、伟世通、德国蒂森克虏伯等14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在徐落户,知名跨国公司累计来徐设立企业32家。2019年,完成注册“765计划”产业项目705个,其中工业项目占比64%,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37.4%,一批新的增长动能正加速形成。

商务领域主要指标持续稳定运行。截至2019年,我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393.13亿美元,年均增长9.67%,实际使用外资累计实现71.54亿美元,年均增长11.55%,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裂变式增长,2019年规模总量达到了2016年的9倍,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逐年攀升。

发布开放新成就,展现开放新姿态。10月,秋风翻起金波,徐州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2020中国徐州第二十三届投资洽谈会”的召开。发展无穷期,开放无止境,徐州扩大开放将满怀豪情,再出发。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