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徐州市工商联积极发挥自身“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三性合一的独特优势,履行为党委政府凝心聚力的重要政治责任,持续巩固壮大徐商“朋友圈”,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向徐州集聚,为徐州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凝聚强大动能。
2010年初,徐州市首家异地徐州商会成立,到目前已有26家,各异地徐州商会在徐投资项目100多个,投资总额近500亿元,这些异地商会逐渐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桥梁、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强富高美”新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出强劲活力。
一是搭建平台,做好联字文章。建立异地徐商资料库,围绕打造最强“徐商朋友圈”,大力推动异地徐州商会组建。在商会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广泛联系、提前介入、多方帮扶、全程指导。组织发起人、筹备组成员学习工商联和商会知识,提供商会组建各阶段材料模板,协助发动推荐商会会员,帮助筹划、召开成立大会。探索并实行了筹备协商制度、人事安排通气制度、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形成了异地商会组建的徐州模式。
二是加强指导,坚持依法规范。主动适应社会组织改革的新要求,大力推动异地商会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登记注册,遵循商会《章程》开展活动。争取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异地商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异地商会管理和非公经济类商会指导工作的通知》,明确市工商联为全市异地商会的主管单位、非公经济类商会的指导单位。下发《关于异地商会组织建设及日常工作指导意见》,对解决好商会组织建设、日常工作、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徐州市异地商会形成依法登记、按章办事、有据可依的办会环境。
三是抱团发展,力促徐商结盟。把商会成立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借商会成立之机,同步组织经贸洽谈、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宣传徐州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和优惠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发挥异地商会的平台优势,每年均通过异地商会邀请各地知名企业来徐参加投资洽谈活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徐州商会参与主办了市政府组织的专项招商活动。近年来,南京、深圳、苏州、昆明、重庆等地徐州商会会员纷纷回徐考察、洽谈项目。2017年徐州20洽会期间举办了“彭城徐商荟 感恩桑梓行”专题招商活动,全国各地异地徐州商会近百名徐商齐聚彭城,感受家乡变化,寻求在家乡创业发展机会。2018年徐州(上海)合作发展恳谈会暨上海徐商峰会上,22家遍布全国各地的徐州商会共同组建中国徐商联盟,庄兆林市长为首任轮值会长授旗。在市工商联的积极倡导组织下,长三角徐商联盟、淮海国际陆港-海上丝绸之路联盟等区域性徐商联盟也先后成立。
四是创新机制,开拓合作空间。在“2019徐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投资推介会”上,市工商联邀请香港工商总会、澳门商业协商合作会、大湾区广东省9城市工商联参加会议,发出《联结大湾区、共促新发展》倡议书,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工商联(总商会)9+2+1对接合作机制”;依托工商联“9+2+1”合作平台,徐州16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向徐州(香港、澳门)同乡联谊会、全国各地26家徐州商会递交了委托招商协议,在全国首创“多对多”的形式,搭建起招商引资和双向开放的新平台新模式;今年与市人社局共同建立徐州市返乡人员创业工作联合工作机制。市工商联发挥在全国各地的26家徐州商会作用,确定返乡创业工作联络员,筹建返乡创业工作站,及时发布徐州产业政策,广泛宣传《徐州市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为广大在外有返徐创业意愿的徐州人做好服务。(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