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邳州:大数据汇聚基层减负硬核力量
2020-08-25 1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报表繁、多头报、共享难”一直是基层反映较为突出的减负难题。近年来,邳州扎实推进“靶向减负”,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精准治理“报表”痛点,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各类数据的统一采集共享,有效减轻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负担,大数据汇聚起了为基层减负的硬核力量。

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数据系统思维

紧紧抓住基层工作的痛点、堵点,优化信息报送、整理、更新、共享、应用方式,破解部门“各自为政”、资源不共享、数据不互通问题,加快建设“数字邳州”。

凝聚共识强推进。在全市营造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学习、研究、重视大数据的浓厚氛围,利用精进讲堂、王杰干部学院开展大数据专题讲座11场,共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500人次。成立数字邳州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管理。召开“数字邳州”建设专题会议8次,印发《邳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全力营造支持大数据发展的良好环境。

职责清晰聚合力。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形成信息准确、完整、规范的目录指南,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发布、更新、查询和定位服务。明确部门单位具体负责人员,公布政务信息系统工作人员联系表,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梳理行政职能、权力责任、公共服务等清单36项,整合分散、独立信息系统及僵尸系统16项。

制度健全促落实。制定《全市信息化系统整合管理规范》,将分散隔离的信息系统整合成全市“大系统”,打通信息系统壁垒。制定《数字邳州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将新建系统和已有系统资源进行融合、整合、互补,最大限度发挥系统的集约节约优势,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数字邳州”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

二、坚持目标导向,优化数据应用流程

以“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的思路推进大数据建设,通过机制和流程再造,将千条线管理与大数据平台“统”在一起,避免基层干部多头重复劳动。

数据集成破壁垒。汇总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统一接入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库、政务服务门户及移动端、数据资源共享系统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真正使数据流动起来、关联起来、集中起来,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数据共享提效能。全程全面开放共享政务数据,彻底打通卫健、公安、交通、民政、人社等领域数据共享交换渠道,使关键数据做到全域流通、全景呈现、全局使用,真正实现了“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加大与企业间合作力度,使公共出行、社交媒体、电信服务等领域数据深度融合、有效使用。

数据安全强支撑。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交易规则,强化数据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实现大数据安全可控、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机制,引进管理团队和专家学者12人,培养数据收集、监测、分析、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37人。

三、坚持结果导向,突出数据减负实效

大数据支撑延伸到基层末梢,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了真减负、减真负的实实在在成效,形成了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作为的浓厚氛围。

工业运行更有保障。建立招商项目库,对列入徐州“765”计划的89个项目,实施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在线管理。建立重点项目库,对3个省级重大项目,17个徐州市重大项目,40个本级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全过程管理。建立经济运行数据共享数据库,实现基层、企业按目录一次性填报财政、税务、统计等会数据,部门按需提取,避免基层重复填报。建立企业之窗平台,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在线收集解决企业问题964个。

民生服务更有效率。精准收集、分析、运用、管理好民生领域的海量数据,精准找到基层群众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不断提升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今年1-7月份,大数据平台已累计发布377家企业8631个岗位招聘信息,为7800名返乡劳动力留在本土就业提供帮助。

社会治理更有温度。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网格化与基层基础深度融合,既精准捕捉社情民意和社会热点问题,又充分解放基层工作人员“手脚”,让基层治理更有活力。今年1-7月份,“12345”、民声通平台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498条,办结率98.8%,实现群众呼声、属地行动、平台公示全程在线。

标签:邳州;减负;共享
责编:徐晓冬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