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让劳动之花光荣绽放
2020-08-24 10:11: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通讯员 秦玮 孙海燕 周媛媛

8月21日,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暨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对我市今年产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市是老工业基地、江苏省制造业大市,全市产业工人总数超过200万,占全省产业工人的十分之一,占全市职工总数的60%以上。因此,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对提振实体经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全省第一批产改全面试点城市,我市充分发挥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聚焦问题、靶向攻坚,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教育培训、提升面向产业工人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走出了一条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作用持续发挥、权益有效维护的产改新路径。

推出政策集成“大礼包”

如果说政治保证、制度落实、素质提高、权益维护,是我市产改工作的总体要求,那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制度安排和政策配套,则是我市系统谋划产改工作的一个有效举措。我市制订新时代徐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明确改革指导思想、总体思路、行动举措和实现目标,提出了四大行动共20条举措,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优秀产业工人人才纳入党管人才的总盘子,充分彰显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落实了制度设计,我市还注重在统筹协调方面集中发力,不仅建立了全省首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领导机构,还出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并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重点和重点督察项目,列入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视察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产改工作顺利进行、落地见效。另外,我市注重产改试点培育工作,分类分层次开展试点,赋予150多项具体改革试点任务,在部分试点单位创新开展以集体协商为基础的维权机制探索,受到了省产改指导组一致好评。

打出党建引领“组合拳”

我市坚持以“党建+”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引领聚魂行动,推动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让产业工人思想统一、力量凝聚。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两新组织党工共建工程,以“1名党工指导员+1名社会化工作者+N家企业”的网格化服务模式抓好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等8项举措,发展了一批党员、工会会员,并新建100多家工会组织,扎稳基层党建之根。为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我市还扎实推进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活动,大力实施“筑堡垒·争先锋”劳模支部示范引领工程,将党建工作列为示范性劳模工作室申评首要条件,进一步凝聚合力。

要让产业工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必须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让产业工人变成企业的主人翁。近年来,我市一线产业工人在市、县“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大幅提升,市工会代表、委员、常委中的劳模、一线产业工人和基层工会工作者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批优势产业领域的先进模范和新兴产业一线工人、工会工作者进入代表、委员队伍。

牵住素质提升“牛鼻子 ”

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为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聚力,必须解决产业工人学历偏低、技术单一、复合型高端人才紧缺、职级认定标准不够规范等问题,让技能人才的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得到根本转变。

我市把产教融合作为赋能成长的基础工程,出台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构建“产教融合、中高衔接、灵活开放”的徐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双高双通双赢”区域职业教育高地,增设特需专业、组建职教集团、创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项目,在产教融合方面全面发力。为了多元化培训人才,我市还实施“双线”教育培训,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进劳动竞赛体系,完善技能工人表彰奖励制度。在省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市金牌总数和总积分已连续十一年蝉联苏北第一。

提高待遇,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一环。我市积极完善技能评价机制,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建立协议工资、年薪制度等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在省内首家开展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互认、职业证书交叉取证工作,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各种待遇。

吃下权益保障“定心丸”

保障权益是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础,我市从强化维权服务、提高劳动保障水平、加强安全健康保护、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我市不断健全集体协商机制,深入推进“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健全产业工会组织,加快集体协商指导室建设,集体合同广泛覆盖全市企业、职工,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6%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100%。为了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我市推动劳调平台向新兴产业延伸、预防化解向问题行业延伸、争议调处向基层企业延伸,持续开展基层劳动法律监督检查。

健全困难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和就业创业扶持机制,同样稳住了产业工人的心。我市聚焦农民工、因病致贫和因灾返贫等特殊群体困难职工进行精准帮扶,将困难职工帮扶纳入政府帮扶体系,开展技能提升补贴“展翅”行动,持续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对就业群体实行实名动态监测,根据就业者和用工方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创新推出“工惠贷”职工创业创新小额贷款项目,让产业工人生活生产更有力量、更有保障。

营造崇尚劳动“暖环境”

为了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我市通过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品牌、挖掘培育先进典型等举措,凝聚起了全市产业工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磅礴力量。

我市将工人文化宫、工人疗养院、职工服务中心、安康爱心驿站、爱心母婴室、职工书屋等服务阵地建设,纳入政府年度民生服务项目,大力支持企业通过“安家”工程推动技能人才“安心”。创新开展“当好娘家人·情暖职工心”服务品牌创建,以提升素质强信心、就业创业不担心、精准帮扶解忧心、主动维权铸同心、平台聚效暖人心、公益服务献爱心“六心”行动为抓手,推进常态精准普惠服务。大力开展“彭城工匠”“最美工人”评选,通过一系列活动,全景展现产业工人队伍奋斗风采和改革成果,让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群众知晓的名人、能人、红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彭城大地蔚然成风。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